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 像上班族長期使用滑鼠及鍵盤的姿勢不良,造成的肱骨外上髁炎,也就是網球肘,台北醫院復健科呂學智醫師表示,肱骨外上髁炎,意即伸腕肌群肌腱發炎,是手肘肌腱炎常見之一,是一種慢性勞損,一般因肢體長期進行重複且錯誤的動作和不當受力造成,例如運動或搬重物時,過度使用橈側伸腕肌腱,容易造成肱骨外上髁附近產生疼痛感,若未適時治療,疼痛感會持續惡化,造成手肘或手腕活動或抓握時,肘關節外側與前臂肌肉會疼痛,甚至擰毛巾、轉門把時都會痛,嚴重時即便在休息時也會疼痛。 (網球肘惡化時,甚至轉動門把都會疼痛無力-台北醫院提供) 第一類:需要反覆且大量使用前臂者,例如家庭主婦、廚師、木工、園藝工作者、貨運人員、電競選手與電腦工作者。 第二類:使用錯誤姿勢進行伏地挺身訓練者,因手臂外展太開或手掌離胸線太遠,導致手肘壓力過大而使肌腱、韌帶拉傷與軟骨磨損。 第三類:延誤治療,手肘外側受傷卻未正確就醫,長時間的延誤治療而導致的肌腱累積性傷害,進而演變為網球肘,若在治療後仍未改變錯誤的姿勢習慣,很容易反覆發作。【推薦閱讀:成功擺脫媽媽手、網球肘!物理治療師示範5招居家復健運動】 1.手掌朝上:抬起或抓取任何物品時,可先將手肘彎曲九十度並維持手掌朝上。 2.減少重複使用:避免重複過度使用手腕與手肘,讓手腕與手肘多休息。 3.以力代力:避免過度使用手臂發力,例如搬重物時將物品靠近軀幹,可善用腰部與腿部肌群的身體力量,輔助手臂完成動作;家庭主婦或廚師可使用較輕量化的鍋具。 4.運動前要暖身:尤其手肘、手腕及手臂。 5.尋求專業診療:藉由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肌腱韌帶受損情況,並接受藥物治療或復健與物理治療,例如局部精準小劑量藥物注射或治療型超音波、雷射、電療等;藥物與復健亦可互相搭配,相輔相成。 6.搭配使用副木:穿戴1-2小時之後缷除,休息1小時再重新穿戴。嚴重者可睡覺時戴著副木,讓肌腱得到適當休息。 (護肘正確使用於手肘彎曲前,非包覆在疼痛位置-台北醫院提供) 7.正確使用護肘:手腕、手肘痠痛時,配戴於肘外髁下或疼痛點兩指幅寬的位置,避免直接強壓在受傷的部位,可緩衝肌腱的張力,避免肌肉再度受到拉扯,讓護肘達到最好的效果。
家庭主婦、廚師、木工、園藝工作者、貨運人員、電競選手與電腦工作者,因長期重複動作及不當受力,高居網球肘常見族群。手肘和上臂使用過度,造成手肘疼痛,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疼痛到無法入睡。
【延伸閱讀】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快新聞/新北疫情嚴峻會建議中央「升到四級」? 侯友宜回應了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新北市今日新增160例本土確診個案,比台北市還多。面對嚴峻疫情,是否會建議中央將疫情警戒標準升至4級,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市民低度活動加上盡快篩檢,相信確診數會下降。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主持防疫應變會議會後線上記者會時說...
閱讀詳情 »快新聞/陳其邁:端午返鄉民眾要自我健康管理
國內疫情嚴峻,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新增335例本土及8例校正回歸。然而6月12日起就是端午連假,為避免人潮大量移動造成防疫破口,高雄市長陳其邁宣布,將要求返鄉民眾自我健康管理,也呼籲用簡訊、視訊代替返鄉,愛護家人。端午連假將至,陳其邁表示,將要求返鄉民眾進行自我健康管理,詳細方案會在明、後天進...
閱讀詳情 »快新聞/台灣染疫致死率高於全球「死亡進入高峰」 張上淳曝主因
台灣COVID-19本土確診爆發後,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間,累計212例死亡、死亡率達2.19%,已高於全球平均。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6)表示,疫情高峰後的兩個禮拜,死亡也開始進入高峰階段,他坦言,染疫族群以中高年齡長者為主,且伴隨慢性潛伏疾病,也是死亡率偏高的因素。「台灣染疫確...
閱讀詳情 »快新聞/今再增36死!本土335例 校正回歸8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335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例,總計343例。確診個案中新增36例死亡。值得關注的是,苗栗縣新增75例。國內今再添36死。(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6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22位、女性14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