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把舞蹈說給你聽! 推「文化平權」視障者看舞用「聽」的

把舞蹈說給你聽! 推「文化平權」視障者看舞用「聽」的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用旁白口述舞蹈動作,以聽覺取代或輔助視覺,是視障者欣賞舞蹈表演的方式。日前舞蹈製作團隊「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在台北市文化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菁霖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下,公開首映舞作口述影像《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邀請明眼觀眾與視障者一同體驗,推展文化平權。

舞作口述影像策劃者張可揚分享,文化平權的目的,是想辦法降低表演藝術、展覽等作品的接觸門檻,讓視障、聽障、身障者等不同族群的人,都能用更輕易的方式接觸、欣賞。

邀視障者進行身體工作坊 回饋口述內容

《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文化平權版的製作,先是與五名視障夥伴進行4次身體工作坊,讓他們親身體驗舞蹈動態的同時,也回饋調整口述內容的撰稿,降低動作與口述的誤差。

參與本次製作的視障夥伴朱先生在放映結束後分享心得表示,當舞者在做動作時,口述描述或許只是簡單幾個字「跌落了」,但對於如何「跌落了」不太有概念。工作坊中,團隊帶著視障者一起體驗舞作中所謂的「跌落」,建構舞蹈的身體動態感知,對舞蹈零經驗的他而言,更有助於理解口述中的肢體流動狀態。

另一位視障夥伴張先生補充,參與工作坊先體驗舞作的動作,在放映會時再次聽到口述內容時,能很快對口述內容及舞蹈動作有所連接。而這次活動讓他真正了解到,原來舞台上發生的事情,其實透過口述影像的方式也讓視障者也能欣賞體驗。

「一秒鐘口述的上限就是四個字,很多動作細節就是流失在這樣的時間限制裡面。」舞作口述影像撰稿人王昱程提到舞蹈口述影像的挑戰性,撰稿時最難做的事情就是要在口述稿中顧及整個劇場的場景、舞者動作到身體運行及動作的方式,這些都是創作者在編撰口述內容時盡可能兼顧的範疇。

橘子是管狀視野視障者,眼裡看到的畫面就像透過吸管看出去,視野範圍窄小而有限,視力僅有0.1。透過舞作的口述影像,她能更全面地欣賞舞蹈藝術。初次觀賞舞作口述影像後,她表示,以往在看這類舞蹈表演時,很難看清舞台上發生的事,例如舞台布幕若設計黑色門及黑色的洞,因顏色相近,很難辨識出兩者差異,又如舞者舉手抬腳的動作,因為自己視覺範圍較狹窄,往往很難理解,透過口述影像的輔助,更能全面地欣賞舞作。

舞蹈口述求客觀  撰稿要雙向交流

張可揚表示,視障者需要的舞蹈口述影像僅是客觀的描述,讓欣賞者能有自己的解讀空間。而這次製作想探討的文化平權,並非是創作者單方面決定,而是與視障者討論交流出身體動作與口述影像的關係。

口述影像放映訊息

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將在5/22及5/23進行第二場與第三場次舞作口述影像放映。因疫情升溫,相關放映活動請持續鎖定該團粉專頁。

【延伸閱讀】

臺灣清冠一號濃縮製劑 民眾勿自行購買服用

臺中慈濟啟用快篩站 與確診者足跡交集可快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1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有痠痛困擾,剛開始時都不以為意,直到病況嚴重時才就醫,往往已一發不可收拾!就有一位65歲男子,在10年前就出現背痛問題,但也不以為意都沒有處理,直到最近嚴重到不良於行,進一步就醫才發現,骨刺已經壓迫到神經,必須做脊椎手術才能治療。 骨刺關節退化已壓迫神經 亞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知道膽囊有多大嗎?膽囊中裝滿膽汁時會很飽滿,吃飽飯後會排出膽汁來幫助消化,這時膽囊會有如氣囊般消瘦,之後再分泌出膽汁;然而,卻有一名六十多歲婦人的膽囊中不是膽汁,竟裝了一顆4公分大小的膽結石,這顆膽結石還掉落到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引起了「布佛雷氏症候群」。 有高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年約73歲的阿伯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小便雖然不順,還是可以解得出來,沒想到一次跌倒後,他在床上躺了一、兩星期,甚至痛到尿不出來,以為是攝護腺肥大造成,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髖關節骨折引發劇痛,因為過於疼痛,加上臥床、攝護腺肥大等因素,導致尿不出來。 骨鬆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33歲輕熟女每天工作壓力都很大,有時甚至好幾天工作超過12小時,2014年因胃出血昏倒住院,照胃鏡以為是胃潰瘍,用藥後,還是持續出現胃痛、血便等症狀,後來轉診至臺大醫院,開刀後才確診是胃癌第二期,開刀後,開始服用口服化療藥物,降低復發風險。 另有一名22歲年輕男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