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抑鈣基因相關胜肽拮抗劑注射 降低偏頭痛患者滿意度高

抑鈣基因相關胜肽拮抗劑注射 降低偏頭痛患者滿意度高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1名46歲黃小姐,偏頭痛達數十年之久,每月頭痛發作2至3次,常服用止痛藥緩解,最近都必須加重劑量才能控制。至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林高章門診後,接受以抑鈣基因相關胜肽為標靶的拮抗劑治療每月皮下注射1次共12個月,雖然頭痛還是偶而發作,但是嚴重程度及疼痛時間已減少,生活品質提升許多,黃小姐對於目前狀況很滿意。


另1名58歲陳太太已頭痛20年,每日發作且必須天天吃藥,合併失眠及輕度憂鬱,經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林高章主任門診檢查,確認為慢性偏頭痛合併藥物過度使用。接受抑鈣基因相關胜肽拮抗劑每月注射1次後,經過3個月症狀已改善許多,目前仍每月回門診接受注射及口服預防藥物治療。


上述兩例為陣發性及慢性偏頭痛的典型案例,時間是決定因素(慢性為頭痛超過15天且超過3個月,其中有8天以上為搏動性疼痛)。臨床上確實女性較多,好發於20至45歲。偶發頭痛常被忽略,以致於約2%演變成慢性。雖然還是有機會逆轉慢性頭痛,不過依臨床經驗觀察,初期好好控制,比後來要逆轉慢性頭痛,不論從經濟學角度、生活品質、服藥次數、天數和工作請假等,都相對輕鬆許多。


神經刺激傳至腦部引偏頭痛 病患紀錄頭痛日記可協助醫師精準用藥


偏頭痛主要是由抑鈣基因相關胜肽(CGRP-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對於周邊及中樞刺激,造成血管擴張發炎,訊號經由三叉神經傳遞到腦部感受到疼痛的結果,因此以抑鈣基因相關胜肽為標靶的療法便成為治療偏頭痛的依據。然而藥物本身昂貴,多數醫師仍依據過往治療經驗,給予病人服藥並告知規律作息,以及減少誘發因子(氣候、睡眠、食物等)以達到控制偏頭痛目的。


今(110)年3月起,健保核准該藥物(國內只核可1種CGRP抑制劑)可用於慢性偏頭痛治療,先決條件病人必須服用3種以上藥物無效(含topiramate-1種穩定腦神經膜電位藥物),且頭痛超過3個月。雖未註明要記錄頭痛日記,但就依送審經驗,無檢附頭痛日記被退件的機率頗高。初期可申請3個月(4劑大約6萬元),改善如果超過5成以上可繼續申請(沒有改善則無法繼續,須改用其他治療,如:肉毒桿菌注射)。但病人仍須參與治療計畫並記錄頭痛狀況。這對慢性頭痛病人的好處是能藉由紀錄頭痛日記了解個人頭痛狀況,知道發作誘因、發作時間、嚴重度等等,而不再只是醫師單方面給藥而已,也讓病人不會因經濟因素忍痛而不敢接受治療。不過6個月後,如果需持續注射,就可能需要先自費一段時間(每個月約1萬5千元)。


奇美醫學中心從去(109)年統計12位病人接受自費注射情形,皆為女性,年齡以41至50歲最多(4位),其中2位因經濟因素及2位自覺療效不佳而沒繼續施打(只注射1劑)。整體而言療效佳,頭痛嚴重度平均下降4.72分(9分上限),滿意度及自覺改善約有7成,1位已達1年暫停注射,3位持續注射6個月。國外研究建議需注射3次以上無效,才改其他治療模式。


奇美醫學中心初步成果和國外差不多,然而國外有2成病人於注射期期間完全不痛(緩解率達100%),或許和台灣個案數太少、病人篩選、及個別差異性大有關。因此醫師建議,如果偏頭痛一直無法改善者、需要常常靠止痛藥者、頭痛頻率或嚴重度高者、生活品質受影響者,建議不必忍痛,讓專業醫師評估是否該注射以抑鈣基因相關胜肽為標靶的拮抗劑治療,或注射肉毒桿菌,抑或口服專一性藥物(翠普登,或CGRP試驗藥)都可以改善原本難過的頭痛,讓它不再成為負擔。另外肉毒桿菌注射也是治療慢性偏頭痛的方式之一,每3個月於頭部注射31小針,共155-195單位,對於有些病人療效頗佳,不輸給CGRP每月注射。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高章表示:「自己的頭痛自己救」,了解自己的頭痛、選擇適合的方式、參與治療計畫和紀錄頭痛日記,回診時和病患自己的醫師一起討論,對於醫療快速方便的台灣,更顯重要。若把一切頭痛都責成醫師全權處置,當自己為旁觀者角色,這樣病患對於治療的效果,恐怕會大失所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解鎖重症治療盲點! 逆轉疾病從改善細胞間質環境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上下眼皮的痣不算少見,有的還長的很大,容易引人注目。命相學認為上眼皮有痣容易犯上,工作上可能抵制上司,困難融入團隊,失去升遷的機會。下眼皮的痣長在臥蠶附近,感情方面多波折,可能被異性朋友背棄或出現第三者。結婚後也容易為了孩子或其他問題情感出現裂痕。下眼皮眼袋附近又稱子女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小佑今年20歲,從小語言能力較差,到了1歲半,還只能講一兩個單字,幼兒階段出現過2次發燒合併抽筋癲癇發作,到了8歲確診為癲癇,但服用多種抗癲癇藥物,仍不時發作,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平腦症。 國立陽明大學腦科所教授蔡金吾表示,大腦皺摺與感知、思想、情緒和行為等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戴口罩防不了登革熱!衛福部疾管署提醒,9月至10月正是登革熱好發時節!疾管署發布,新北市三峽區五寮里登革熱群聚再擴大,新增2名確診病例,分別居住在新北市三峽區五寮里與礁溪里,都曾在五寮尖山菜園務農,雖然都有就醫但皆診斷感冒,疾管署提醒,4分之3登革熱患者症狀輕微,但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將在2021年元月起放寬美豬進口管制,董氏基金會呼籲,台灣攝食豬肉習慣與西方大不同,長期對健康方面的影響,應更嚴謹且充裕討論後再做開放,董氏也整理出3大問題: 問題1:幼兒園誰來把關?孩童恐吃到含瘦肉精美豬!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強調,家長都希望孩子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