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抗疫三寶不可缺 維生素D、植化素上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抗疫三寶不可缺 維生素D 植化素上榜

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但防疫刻不容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這波疫情確診者以中高齡族群占比高,且幾乎都有慢性潛伏疾病;除了減少外出、戴口罩及勤洗手,若要提升內在防護,營養師表示,吃進去的營養素絕對是關鍵,抗疫三寶「CDP」,有助於提升抵抗力,避免受到病毒侵襲,「C」是維生素C,「D」是維生素D,「P」則是植化素(phytochemicals),三種營養素都可從食物中或營養品取得免疫力。 

維生素C怕高溫 沙拉水果保留營養
維生素C對組織修復與免疫系統的運作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對抗自由基、加強抗氧化能力,幫助合成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調節體內壓力荷爾蒙。維他命C容易從蔬果中獲得,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林怡妏表示,食物中的維生素C在烹調過程中遇到高溫會大量流失,特別是油炸、熱炒,建議選擇無須加熱的沙拉或水果,保留較多的維生素C;高「C」水果排行榜包含紅心芭樂、白肉芭樂、釋迦、龍眼、金黃奇異果、香吉士及奇異果。

維生素D助亦助「疫」
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反應,維生素D功不可沒。維生素D主要功用是幫助鈣質吸收,強化骨骼;但其營養素還有抵抗感染、強化抗菌及自體吞噬、保護呼吸系統增加免疫防禦的作用。攝取維生素D的方式為日曬、飲食,林怡妏表示,理想照射時間為上午10時到下午3時間,將臉部、手臂及手掌曝曬,每次日曬10至15分鐘。不過,疫情期間戶外活動減少,從飲食中亦能補充,植物來源(維生素D2)像是乾香菇、黑木耳及洋菇,動物來源(維生素D3)包括鮭魚、扁鱈、鯖魚、牡蠣以及蛋黃等;而維生素D3在人體的轉換使用效率比維生素 D2好,提醒純素食者,需特別注意維生素D是否充足。

彩虹飲食法 迎向健康人生
蔬果中色彩與香氣,含有數千種不同的天然化合物,亦就是植化素,帶給人體則能發揮抑制細菌、抗發炎及過敏另外也能降低病毒感染,各種不同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不同的功能。 

白藜蘆醇
多酚類抗氧化素及抗病毒功能。
常見食物:葡萄籽、紅葡萄皮、紫葡萄汁、桑椹、紅酒。

薑黃
優良的抗氧化劑,有效提升免疫力。
常見食物:薑黃粉、咖哩粉。

檞皮素
類黃酮抗氧化素,超強清除自由基及抗過敏。
常見食物:香椿、蔓越莓、帶皮蘋果、地瓜葉、大蒜。

甘草根
抗菌、抗發炎、改善細胞受損、加速細胞修復。
常見食物:甘草。

β-葡聚醣
活化免疫系統、保護呼吸道黏膜。
常見食物:菇類、大麥、燕麥、海帶、海藻。

兒茶素
超強抗氧化類黃酮素、抑菌抗病毒。
常見食物:綠茶、90%黑巧克力。

接骨木
改善上呼吸道症狀、增強免疫系統。
常見食物:接骨木莓果。

防疫在家煮,林怡妏建議準備多樣化食材,搭配營養均衡的餐點,可增加體內防護力;食材取得不易或外食的民眾,補充營養保健食品也是方式之一,無論何種營養素都應「適量攝取」,過猶不及都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有浙江台商持陰性證明返台,卻在返台第12天後發病、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證實台商入住的防疫旅館,同時間還住了另一名確診個案,這讓早早指稱「台商有可能是本土感染」、「旅館可能是破口」的感染症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再跳了出來,強調一人一室並非...

閱讀詳情 »

圖:梁博欽醫師表示,根治性治療為小型肝癌標準治療,透過MRI搭配肝臟標靶型顯影劑可清楚確認腫瘤數目、大小、位置,揪出難以辨別的肝腫瘤。 (記者張耀元報導)一名63歲王女士(化名),幾年前曾因罹患小型肝癌接受手術治療,日前回診追蹤時,電腦斷層檢查又發現一顆小型肝腫瘤,由於該腫瘤與典型肝癌表現不相符合...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有4名移工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其中1例為印尼籍30多歲女性(案722),其餘3例均為菲律賓籍,分別為20多歲男性(案723)、30多歲男性(案724)及40多歲女性(案...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隔10個月,國內又出現有「中國輸入」的浙江台商(案719),卻因為是在返台12天後,才出現發冷及發燒症狀確診,本土感染的疑慮始終未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0)日證實,案719入住的防疫旅館還有1人確診,但兩者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