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拔了牙、又抽了神經還是痛? 惱人三叉神經痛別走冤枉路

▲惱人三叉神經痛常被誤會是牙痛,害不少人白拔了牙齒。(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拔了牙怎麼還是痛?65歲的林先生4年來深受疼痛之苦,只要一痛就受不了,痛到連路都沒辦法走,一開始以為是牙痛在搞怪,因此拔了一顆牙,沒想到疼痛持續,直到求診疼痛專科,這才知道是三叉神經痛,經過高頻熱凝療法搭配藥物治療,半年內疼痛減緩。

如刀割、針刺的疼痛感,一路從右臉頰蔓延到右眼下緣,林先生事後形容,有時甚至一整天反覆疼痛,為了緩解,藥從1顆吃到2顆,最後達到3顆半的上限,還是一樣疼痛難耐,還得承受服用藥物後暈眩的副作用,不敢開車也無法工作。

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王柏凱表示,三叉神經痛常發生於上、下顎,與牙痛相似,不少民眾難以區分,往往拔了牙齒、又抽了神經,才發現不是牙在痛。

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資料,三叉神經痛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有4至5人。且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女性多於男性。引起三叉神經痛的原因眾多,包括血管壓迫、腦部腫瘤、神經發炎與其他不明原因等等,目前可以藉由手術、藥物及介入性治療。

其中,開顱手術可減少血管對三叉神經的壓迫,根治率超過70至90%,復發率低,不過需要承擔手術與麻醉風險;非侵入性的治療,像是放射線照射三叉神經,風險較低,但止痛效果並非立即性,副作用可能導致臉部麻木;其他還有高頻熱凝療法等介入性治療,手術風險低、療程時間短。

王柏凱提醒,只要疼痛範圍不只單點,而是臉頰面臨如電擊、刀割般的反覆陣痛,範圍又超過上下顎延伸到鼻翼、下眼周等,使用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的話,應懷疑可能是三叉神經痛,建議及早就醫治療,讓疼痛獲得改善。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的時候,年紀大及慢性病者更應留意心血管健康!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指出,門診觀察,近年來台灣人口越來越老化,高齡人口越多,慢性疾病的比例也越高,尤其是心房顫動的盛行率越來越多,而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 門診就有一名71歲男性,有高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案17414-17415)及4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由於國內疫情再度升溫,指揮中心縮短第三劑疫苗間隔,不過1922疫苗預約平台已關閉,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下...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研究組織(AICR)又到大家喜歡的草莓季節,美國癌症研究組織,特別推出10分鐘食譜-草莓奇亞奶昔,讓喜歡草莓的你,可以享受酸甜好滋味又攝取到豐富的營養素。推薦閱讀: 【糖尿病食譜】草莓杏仁燕麥片~有戀愛感!由水果、牛奶和奇亞籽混合而成的飲品...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每天睡滿8小時,生活作息正常,為什麼還是整天打哈欠?一直覺得很累?如果你也是這樣,專家建議,最好快從「內分泌荷爾蒙系統」、「營養狀態」、「睡眠檢測」三面向下手,揪出慢性疲勞的元兇,才不會連到了假日也沒辦法打起精神。 每天都睡不飽是多數上班族心聲,聯欣診所功能醫學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