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持續了一年的疫情 如何調整身心更健康?

持續了一年的疫情 如何調整身心更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在世界各地的影響至今已滿周年,而全球也至少有1億1萬798人確診冠狀病毒疾病,就連世界多處也因為疫情而宣布了緊急狀態或相關措施,隨著之而來的就是因為近期接觸過或是即將回國過年者,需要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的人數增加。因為當事人面對突然而來的居家生活限制,除了會出現的不安與焦慮擔心外,也可能因為兩週的限制而打亂了原來的工作或作息。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建議大家趁機檢視自己生活型態作調整,在居家檢疫或隔離期滿後,能夠重拾健康的生活。下面方法提供大家參考:

4心態調整 舒緩疫情下的緊繃心情

1.  面對自己焦慮的調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訊息通知,不論是需要被隔離的當事人或是家屬,相信心理的壓力和焦慮一定是很大的。建議先靜下深呼吸十次,讓腦放空先不要想任何事情,等到身心較平穩後再進行下一步,因為慌亂中無法作有效的思考和決定。

2.  重新檢視自己的日常:先列出原來預計的工作或規劃,再重新一一檢視其重要性或急迫性之後,會發現其實真正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有限,有許多非必要的工作或是活動可以先略過,在做完必要的聯繫後,放下原來的過度擔心,開始放輕鬆安排兩週生活。

3.  規劃充實的兩週課表:每天正常的作息和量體溫很重要,每日按時起床後:早餐、活動時間、午餐及新聞資訊、午休、活動時間、盥洗、晚餐及新聞資訊、家庭時間與朋友聯繫(電話或視訊)很重要、日記或心得、就寢等。「活動時間」可安排:電影欣賞、手工製作、美術繪畫、烹飪烘焙、3C研究、偶像追劇、網路KTV、練習樂器等活動來從事。

4.  每天運動以維持健康:居家檢疫或隔離時也無法作太過劇烈的運動,故以可以在自己家裡就能完成的較佳。例如:從頭到腳的各個關節的伸展運動,每個關節活動時要慢且角度盡量做大,以達到充分運動放鬆的目的。或是參考網路影片(如:瑜珈等),每日至少運動半個小時,強化自己的免疫系統。

防疫不全是醫護的事 全民來防疫

張自強表示,防疫不是只有第一線醫療人員的事,大家共同來維護目前安全的生活環境,定時的關心疫情發展,以便吸收健康正確資訊宣導,不確定的資訊請勿再傳遞,我們對疫情要注意、要謹慎、但是不要緊張,所有防疫資訊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準,避免資訊誤導,也要避免隨時或過動關心疫情發展而影響生活。勤洗手、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等,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調整身心後重拾健康快樂的生活。

【延伸閱讀】

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車隊推「行動AED」撐起全民急救網

 B肝藥不能亂停! 醫:半數以上患者恐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個不良姿勢僵持太久,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彰化員林鎮長張錦昆因長期批閱公文、接聽上百通電話,造成頸部出現劇烈疼痛,甚至每隔幾天就會落枕,已造成睡眠的困擾,經就醫檢查,醫師診斷為急性肌筋膜炎及頸椎間椎間孔狹窄,透過治療、復健後,目前已逐漸康復。患者因長期過度使用頸部,才使肩、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舉辦「腹平減重樂台中」活動,邀請職場、學校、公會、醫院代表共同簽署健康生活公約,實施減重計畫,目標減重100公噸。腹平專案的最佳代表胡志強市長,特別呼籲市民跟他一起動起來,落實每日「135」健康撇步。從年前至今已減重10公斤的胡市長強調,要健康減重應落實每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可帶來許多益處,但現代人要擠出時間執行,似乎很困難。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卓瓊鈺指出,除了自己應有運動計畫,其實可掌握幾個重點,並以團體運動方式進行,不但能增加社交生活圈,更幫助自己增進運動的執行力。首先,應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種類,例如喜歡逛街就可以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雲林1名101歲人瑞阿嬤,因不小心摔斷股骨,導致無法行走,經緊急就醫後,透過手術開刀,幫阿嬤打上鋼釘,4天後已可下床靠輔助器走路,術後恢復力良好,也讓醫師嘖嘖稱奇!北港媽祖醫院醫師何堃淵指出,原本這名阿嬤的股骨已斷裂,必須經手術治療,雖家人同意,但醫師顧忌阿嬤年事已高,仍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