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捐皮膚外觀看不出 台大醫師率先響應

捐皮膚外觀看不出 台大醫師率先響應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人捐贈皮膚風氣低,每年僅不到40人。台大醫院成立「國家型皮膚保存庫」,將加強推廣大體皮膚勸募,預計提升捐贈數至每年300人,該院副院長林明燦及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都率先簽署響應。

大體皮膚是燒傷救命關鍵

去年八仙塵爆造成15死499傷,衛福部耗資2億元購買國外大體皮膚,是成功治療傷患的關鍵因素之一。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表示,大體皮膚在燒傷初期覆蓋於傷口,可穩定病人生命徵象;於燒傷後期覆蓋於傷口,則可減少傷口感染及降低敗血性休克。

皮膚受損嚴重恐死亡

戴浩志主任指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面積約2萬平方公分、厚度約0.5至3毫米,是隔絕身體內部器官和外在環境的天然屏障,具有第一線的保護功能,可以調節體溫,排出多餘的水分、鹽分,也能防止細菌及異物入侵,同時也可防止有害光的輻射,或某些毒性化學物質的滲透;一旦皮膚受損,水分及電解質流失,極有可能造成休克或死亡。

捐皮膚外觀看不出

但國內皮膚捐贈風氣並不高,每年捐贈皮膚個案不超過40例,大體皮膚庫存量更低於5千平方公分,不足以供給臨床治療使用。戴浩志主任強調,捐贈皮膚的標準相對寬鬆,沒有傳染病、皮膚病、褥瘡都適合,醫療人員摘取皮膚時會以摘取有衣服遮蓋的部位,如軀幹、背部及四肢的皮膚為主,衣服外露部位如頭頸部、手背、腳背等則會維持其完整性,摘取厚度僅約0.03至0.05公分,摘取後會以紗布及繃帶包紮,外觀幾乎看不出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擅自吃止痛藥或中草藥,發現尿液異常或雙腳水腫,未馬上就醫檢查,小心埋下永久洗腎禍根!台大醫院研究發現,人體一旦發生急性腎損傷,腎臟肌纖維母細胞數量顯著增加,即便當下腎功能恢復正常,8年後確診慢性腎臟病機率竟有8成,實驗發現治療癌症去甲基化藥物,可阻止轉化慢性腎臟病過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60歲陳姓婦人因感覺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與胸悶等症狀至胃腸肝膽科就醫,醫師診斷除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狀況外,亦留意到陳婦的心跳伴隨明顯心雜音。轉介至心臟血管內科進行檢查時,果然在心臟發現腫瘤,及時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陳婦安排微創手術、摘除腫瘤。阻礙血液循環 潛藏致死危機羅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50歲吳姓女子,因為發燒、頻尿,原認為是泌尿道感染,至診所拿藥,但兩三天過去,症狀不但沒改善,燒未退也感到倦怠,至醫院就診,檢查後確診為鏈球菌導致之感染性心內膜炎,細菌已破壞了她的心臟瓣膜,嚴重恐引發心衰竭,危及生命,故醫療團隊先以抗生素治療,再安排轉診至醫學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四十友病趙小姐,在生產完後第八天發生心臟衰竭,兩度安裝葉克膜,因心臟移植沒有配對成功,於今年6月3日改裝長效型輔助器後,幸運爭取到存活時間,等待心臟移植時可蓄養體力。機械性循環系統輔助裝置 延長存活時間心臟移植手術是心臟衰竭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器官捐贈嚴重不足,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