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掌握7大原則,和孕期憂鬱說再見...家人的支持絕對是關鍵!

7大原則和孕期憂鬱說再見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

女性受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因素影響,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憂鬱情緒」。其中,生理方面,在經期、懷孕、產後、停經時,容易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影響情緒波動,因此,特別時期更應重視如何安定情緒。

 

孕期憂鬱情緒從何來?

掌握7大原則,和孕期憂鬱說再見...家人的支持絕對是關鍵!

姍姍媽咪懷孕12週哭著說:「自從肚子裡有了小寶寶開始,不但胃口變差、容易感到噁心、暈眩,也特別容易累,接踵而來的變化,再加上家人、朋友、同事,不斷告誡懷孕期間的各種禁忌,讓我感到既煩躁又無奈。」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指出,生理與心理狀態本會相互影響,而懷孕初期體內荷爾蒙的改變,不但會引發不同的生理反應,也會使得情緒起伏較不穩定,加上擔心胎兒營養夠不夠、發育得好不好,更會造成情緒低落、焦慮、不安、莫名想哭、沮喪等負面感受。

 

情緒影響胎兒發展

研究發現,當人體過度焦慮、緊張,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對懷孕的女性來說,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也會使得腹中胎兒處於不安的情緒之中,而進一步影響胎兒的營養吸收與發育,因此,孕婦的心理狀態不但會影響自身的食欲、睡眠、活動力、精神、內分泌系統等,也可能影響胎兒。

 

養成心情記錄習慣.找出問題癥結點

掌握7大原則,和孕期憂鬱說再見...家人的支持絕對是關鍵!

舒解情緒、壓力的第一步必須找出問題所在,蘇渝評醫師建議,心情記錄至少一週1次,養成記錄心情或是寫日記的習慣,可以得知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件,情緒有哪些變化,幫助自我了解。

 

排解憂鬱情緒7原則

憂鬱情緒的來源因人而異,同樣一件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蘇渝評醫師建議,當找出問題的所在之後,可以嘗試以下幾種解憂方式:

  1. 解除生理不適:懷孕時需面臨體內荷爾蒙的改變、營養素缺乏、胎兒體重增加等過程,這些變化對身體都會造成負擔,蘇渝評醫師提醒,解除生理不適,能幫助安定孕期情緒。
  1. 分享與聆聽:身體健康與情緒是相互作用,蘇渝評醫師表示,孕期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或是擔心胎兒,可以詢問專業婦產科醫師的意見,也可以找身邊的朋友、同事、家人聊聊,聽聽大家的說法,就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的複雜。
  1. 規律的運動和曬太陽:規律的運動不但可保持心情愉悅、放鬆身體,孕媽咪透過運動可加強腰腹及骨盆底肌肉群的肌力,對產程是有幫助的。他建議,若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孕媽咪,每天至少抽出30分鐘的時間到戶外散散步、曬曬太陽。
  1. 家人的支持:懷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蘇渝評醫師建議,運動、產檢或是參加媽媽教室的時候,可以與另一半相約同行,讓老公了解整個懷孕過程,自然而然比較能夠站在孕媽咪的立場著想,成為強而有力的支持後盾。
  1. 心理諮商:專業心理諮詢管道有很多,如果一時之間情緒上來,在緊急狀況下,可以求助「張老師基金會輔導專線」、「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專線」等相關單位的協助,也可求助精神科門診,藉由專業醫師協助走出低潮,蘇渝評醫師提醒,並不是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看精神科!
  1. 營養補充:因為憂鬱情緒與中樞神經相關,因此,有部分小型研究發現,Omega-3有助活化腦部功能。蘇渝評醫師表示,Omega-3有助孕媽咪情緒平穩、預防憂鬱,對胎兒腦部的發育也有幫助,無論是從天然食物或是營養品中攝取,都應與婦產科醫師確認食用的時間點與分量。
  1. 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從引發不良情緒的事物轉移到其他事物上,能使人從消極情緒中跳脫出來,蘇渝評醫師建議,可多接觸自己喜愛的事物,例如:吃美食、看電影、唱歌、購物、接觸大自然等。

 

雖有高達半數以上的孕婦會有憂鬱情緒,但確診為憂鬱症的案例相當少,孕期需要面對的生理不適很多,應儘量保持平常心,懂得排解壓力、舒緩情緒,不需要杞人憂天,要切記,快樂的媽媽才會生出開心的寶寶。

 

掌握7大原則,和孕期憂鬱說再見...家人的支持絕對是關鍵!

※原文刊載於2017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1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lady.china.com)   在日本,女性如果得子宮肌瘤,醫生不會馬上給她開藥治療,會建議她們換洗髮精沐浴乳,過半年再來複查‼️‍ 大多病情都會減至一半以上。因為日用品裡有一種叫經皮毒的東西,在傷害女人的子宮,所以洗護用品盡量選擇環保♻️安全的,很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天氣逐漸炎熱,很多人換上涼快的衣著後,就發現好多肉肉跑出來,身材走樣了!究竟該如何展開減肥計畫呢?醫師強調,想要瘦得健康不復胖,正確飲食與規律運動是不二法門,尤其飲食上應多吃能夠排便順暢,又可促進新陳代謝的健康食品,如酵素、益生菌。 3大原因 變胖找上你 「新陳代謝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夫妻健康問題,可說是當今女人婚後最怕遇到冏境之一,除了要維繫良好婚姻關係,如何管理男友、丈夫的健康體重,考驗著女人的智慧。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及24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大數據時代來臨,除了老闆們懂得要求KPI成本效益外,就連女人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布台灣的癌症時鐘再度快轉,從2009年的6分2秒到2013年縮短為每5分18秒就有一人罹癌,約有99,143人確診罹癌,癌症的高發生率和高死亡率要如何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雖然很重要,但有效率的癌症篩檢和精準的癌症管理方式才是翻轉目前困境的關鍵。 問題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