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換心者「僧多粥少」 淺談心衰竭治療策略

換心者「僧多粥少」 淺談心衰竭治療策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臟疾病控制不良 「累、喘、腫」恐心衰竭

心臟全年運轉不停歇,幫助身體循環血液,如果冠心病、心肌梗塞、心房顫動、心肌病變等心臟疾病控制不良,就很可能發展成心衰竭。

振興醫院院長暨心臟外科魏崢醫師指出,嚴重的心衰竭,患者會有容易疲倦、活動易喘、四肢水腫等臨床症狀,當情況越來越嚴重時,即使在休息也會喘,若更嚴重甚至喘到不能躺下,這種情形就已經是末期。

排除結構問題、用藥無效 必須考慮換心

魏崢醫師表示,心衰竭首要以血管擴張劑、強心劑,或降低心臟負擔的利尿劑等藥物治療,也要針對結構性問題治療,當末期心衰竭無法靠藥物改善時,必須考慮心臟移植手術。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中心統計,2021年等待心臟移植人數有215人,每年卻僅有一百多人捐贈,可謂僧多粥少。魏醫師說,「有些人是沒有辦法繼續等待的,已經到了嚴重的心臟衰竭、休克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變成要用輔助的裝置了。」

換心靠心室輔助器過渡 也是長期療法選項

等待換心的過渡期,心室輔助器能幫助維持心臟功能,從以往必須住院才能使用大體積的暫時性心室輔助器,發展至今已有更輕巧的長期心室輔助器,透過手術植入引流管,配合攜帶裝置,就能回歸正常生活。

振興醫院心臟重建科主任陽厚生醫師提到,除了等待換心過渡的病人外,若是患者年紀較大,已經超過心臟移植給付的標準,或是其他因素導致不適合心臟移植的病人,左心室輔助器則是他們延長生存期的解方。

心臟功能失常時 復健很重要

若患者無法換心,長期心室輔助器是目前續命的治療方式,研究發現,植入心室輔助器一年存活率可達最高88%,第三年仍有78%。然而針對心臟失去正常功能的任何患者而言,陽厚生醫師強調,心臟復健很重要。

陽醫師指出,病人在急性期,心臟表現不夠好,這時的目標是較低強度的心臟復健。術後剛出院約三到六個月期間,必須透過持續復健,還會輔以心電圖、血氧監測,讓患者了解自己的心臟對運動表現的耐受程度。了解活動耐受度後,病人就能個人化調整自己的運動習慣及時間,最終養成長期的運動習慣。

振興換心三十餘年 手術成效居國際之上

振興醫院心臟外科團隊從台灣首例換心至今三十餘年,醫病醫心,振興移植團隊已成為這些病友的夥伴, 如同家人般,至今累積完成超過540例手術,術後存活率首年83%、5年存活仍有77%更有病人移植後, 存活超過30年,手術成效在國際水準之上。醫師提醒,心臟疾病別等到心衰竭才治療,最好從源頭預防,像是戒菸、控制肥胖及三高還有定期體檢不可少。

【延伸閱讀】

小「心」工作爆量! 心臟衰竭再同步化治療心臟「電線短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夏季炎熱,為了避暑大家可謂是用盡各種方法,但婦科疾病也總是招惹著女性,尤其是經期,總是伴隨著的痛經、有血塊、月經不調、月經顏色發黑等問題,那麼,為什麼月經的顏色會發黑呢? 月經不調引發的月經顏色發黑 生活中有不少女性,在月經來臨的時候出現月經血量過多或者過少、月經週期提早或者延遲、月經顏色發紅或者發...

閱讀詳情 »

宋美齡40歲患早期乳腺癌,受美國教育的她想用手術方法摘除。她私家醫生建議她用改變酸性體質方法即排腸毒,她堅持每天排腸毒,88歲還考慮國事。106歲去世,而不因癌癥去世! 醫學專家:欲無病,腸無渣,欲長壽,腸常清,要想皮膚顏如玉,保持腸道清如水。 英年早逝富豪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長期"便秘"而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聞癌色變!大腸癌是目前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而八成民眾認為血便是罹患大腸癌重要徵兆;但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血便非大腸癌唯一指標,只有約27%~40%的大腸癌(腫瘤位置接近直腸與肛門口)才會排出肉眼可辨識的血便,大多還是需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糞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民瘋路跑,越來越多民眾喜歡享受一起路跑的感覺,根據調查,去年一整年就舉辦上百場的馬拉松賽事;體適能教練鄭心慈指出,儘管跑步不受年齡或地點等影響,不過長期下來還是得小心,恐會對關節造成傷害。其實民眾也不用太擔心,想要參加路跑,一定要在跑步前懂得先熱身,讓肌肉準備好,就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