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摸到乳房腫塊「感覺像良性」? 34歲女確診早期乳癌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房腫塊千萬不能拖!34歲的張小姐,早在大學二年級某天洗澡時就曾發現有腫瘤硬塊,當時手術開刀取出,病理檢驗確認為良性乳房纖維腺瘤,沒想到這樣的經驗竟讓她多年後再發生硬塊時,險些錯失診斷良機,自以為「這個硬塊跟大學時期一樣狀況」、「摸起來感覺也很像」,沒想到已經是乳癌第一期。

原來張小姐日前接受健康檢查,透過乳房超音波檢查,這才知道左側乳房的內下側有約1.8公分的異常影像,進一步磁振造影(MRI)檢查後,發現該處疑似為乳房腫瘤且邊緣不規則,後續經由乳房外科醫師病理切片確診為罹患乳癌第一期,讓她直呼,我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若想分辨乳房腫塊是良性的纖維腺瘤或是惡性的乳癌腫塊,往往無法單以觸摸感覺來判斷,建議必須盡快就醫安排更詳細的檢查。乳房常見的影像檢查方法有: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檢查(MRI)。

統計顯示,曾有纖維腺瘤的人,後續發生乳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3到1.9倍的風險。若纖維腺瘤內有囊腫、硬化性腺病、微小鈣化、乳突樣變化,則乳癌發生率更比一般人高達3.1倍。

沈彥君說,乳房纖維腺瘤大多為良性,且好發於年輕女性,但得小心這樣的經驗常導致人輕忽乳房的病變;尤其,歐美國家大多為停經後罹患乳癌的機率較高,但國人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相較於歐美國家提早了約十年。

沈彥君指出,以國人女性停經年齡平均為52歲,2017年國人5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共有5282人,占罹患乳癌總數約3成3。再根據2017年癌症登記年報,國人女性罹患乳癌發生總個案數為1萬5834人,依照年齡區分雖大多數為50歲以上族群,但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也不在少數,有1212人。

沈彥君說,國人女性大多為緻密型乳房,年輕女性常是乳房組織密度較高,40歲以下女性建議可利用超音波做為第一線乳房檢查的選擇,若發現有異常病灶需進一步確認,乳癌家族史或曾接受乳房手術等,搭配MRI檢查可再提高診斷率,因為乳房篩檢若只靠自我檢查易有盲點,應主動定期安排乳房篩檢。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美簽MOU無助取得新冠疫苗? 阿札爾:最優先滿足美國內需求

台首次與美衛生部簽MOU! 陳時中透露「去年他就向美方提構想」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42歲謝先生是一名保險業務經理,由於長期氣喘控制不佳,擔憂若遇緊急狀況會影響到工作,常到不同醫療院所就診並要求醫師開立「緩解用吸入劑」,也在生活空間各處備有急救用藥,卻因逐漸養成氣喘一發作就依賴該藥物的習慣,長期下來,不僅急性發作時更嚴重,更有幾次嚇壞客戶與同事。 依賴急性緩解用藥,急診風險增72%...

閱讀詳情 »

「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是因為它並沒有類似體表般敏感的神經分佈,若是長了腫瘤不會因為壓迫到周邊組織而造成立即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肝癌初期大多以一些不特定的表徵作為呈現(上腹部悶悶脹脹的,全身無力,或者是輕微的黃疸上升或食慾不振)。相較腎臟功能下降可藉由血液透析維持排除尿毒素的狀況;心臟衰竭的部分,現...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正在吃高血壓藥物的民眾注意了!食藥署今(3)日公布降血壓藥物「恩久平膜衣錠」因為國外檢驗發現亞硝胺類不純物含量不符合國際限量規範,而亞硝胺類不純物在動物實驗上有致癌風險,該藥物全為進口,有二批、約41萬顆藥得回收,而在國內已經賣出26萬顆。 輝瑞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便有任何異狀,千萬不要以為不痛就沒事!台中一名63歲婦人,多月前開始出現血尿症狀,由於不會疼痛,也僅偶爾出現幾次,她竟不以為意,直到近來情況越加嚴重,小便顏色不僅由淡轉深,甚至紅得嚇人「宛如西瓜汁」,這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就醫,檢查後發現腎盞部位長了腫瘤,確診為泌尿上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