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數位App監測血糖 全天候照護糖尿病患

數位App監測血糖 全天候照護糖尿病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血糖機與智慧型手機結合 全天候照護糖尿病患

一位初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病患的楊小姐,經由積極的飲食控制,胰島素治療及雲端平台的資訊系統的輔助,進行以病人為中心的糖尿病全面照護,讓病人的自我血糖管理得以精進,進一步改善糖尿病控制狀況,使楊小姐在3個月之內的糖化血色素由14.4%降到6.5%。

積極血糖控制減少併發症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資料,台灣20~79歲成年人口糖尿病的盛行率自2000年的4.31%,已逐年上升至2008年的6.38%。2015年底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約為8.4%,可見糖尿病的人口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產生大小血管的併發症。過去研究發現,糖尿病患透過積極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發生大小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自我監測改善血糖控制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呂介華主治醫師指出,糖尿病患以血糖機進行自我血糖監測是臨床了解血糖控制常用的方法。經常自我血糖監測,配合藥物的使用與調整,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但是自我血糖監測的結果往往需要到醫院返診當日才能讓醫療團隊進行檢視,據以討論治療方式的調整,缺乏即時性的缺點而需要更多的時間討論治療策略的改變或衛教之執行。

雲端平台即時進行溝通

拜資訊傳輸科技進步所賜,智慧型手機功能之多樣化讓病人可以透過手機跟醫療團對進行溝通。目前已經有血糖機結合智慧型手機的資訊傳輸系統,可用來即時促進病患與醫療團隊之間進行溝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1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新生兒的誕生,總為家庭帶來無限喜悅,不過「巴掌仙子」的誕生,卻帶給爸爸媽媽無限擔憂。亞東醫院新生兒科梁翔主任表示,巴掌仙子或許剛開始跑得比較慢,各項表現或許比較不理想,但是只要經過醫護團隊及家長的悉心照料,也可以跟其他足月出生的孩子一樣跑跳自如,甚至表現得更傑出,要爸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別以為只有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疾病才會出現吞嚥障礙,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週至少3次進食嗆到,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每十位長者可能就有一位是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衛福部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當吞嚥能力衰退時,可能會引發某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統計,90%國人有嚴重程度不等的牙周病,但只有特殊或末期牙周病患者才會感受到明顯的疼痛,因此許多人稍不留意,即可能延誤病情而造成牙齒掉落,甚或不易治療的狀況。對於牙周病防治,除了牙科醫師的衛教與治療外,民眾本身也要落實口腔衛生,定期做牙齒健康篩檢,才能擁有一口好牙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雷擊頭痛痛到要人命,磁振造影新方法現曙光!雷擊頭痛是近10年才被命名的疾病,讓許多患者頭痛到影響生活。榮陽頭痛團隊開發磁振造影新方法,有別於過去侵入性的血管攝影,研究發現腦部病變白點可視為疾病指標,且臨床醫師可輕易判讀。雷擊頭痛要人命 增腦中風風險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