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數位App監測血糖 全天候照護糖尿病患

數位App監測血糖 全天候照護糖尿病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血糖機與智慧型手機結合 全天候照護糖尿病患

一位初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病患的楊小姐,經由積極的飲食控制,胰島素治療及雲端平台的資訊系統的輔助,進行以病人為中心的糖尿病全面照護,讓病人的自我血糖管理得以精進,進一步改善糖尿病控制狀況,使楊小姐在3個月之內的糖化血色素由14.4%降到6.5%。

積極血糖控制減少併發症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資料,台灣20~79歲成年人口糖尿病的盛行率自2000年的4.31%,已逐年上升至2008年的6.38%。2015年底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約為8.4%,可見糖尿病的人口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產生大小血管的併發症。過去研究發現,糖尿病患透過積極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發生大小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自我監測改善血糖控制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呂介華主治醫師指出,糖尿病患以血糖機進行自我血糖監測是臨床了解血糖控制常用的方法。經常自我血糖監測,配合藥物的使用與調整,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但是自我血糖監測的結果往往需要到醫院返診當日才能讓醫療團隊進行檢視,據以討論治療方式的調整,缺乏即時性的缺點而需要更多的時間討論治療策略的改變或衛教之執行。

雲端平台即時進行溝通

拜資訊傳輸科技進步所賜,智慧型手機功能之多樣化讓病人可以透過手機跟醫療團對進行溝通。目前已經有血糖機結合智慧型手機的資訊傳輸系統,可用來即時促進病患與醫療團隊之間進行溝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1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滿懷期待家中新成員的誕生,但孕媽咪要憂心產前痛還有產後痛!根據統計,有三成孕婦可能因為胎位不正或其他原因剖腹產,但是術後剖腹傷口加上子宮收縮,總是讓媽咪痛得受不了!婦產科蘇河仰院長表示,現行剖腹產完最常用的止痛就是嗎啡類的針劑,但可能會有成癮性問題,加上如果劑量打得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40歲女性有一陣子手腳常不自覺抽動,肢體也有點無力,看診時醫師診斷是癲癇發作,深入檢查顯示,她大腦長了顆約三公分大的腫瘤,腫瘤引發癲癇,造成手腳抽動與肢體無力,醫師換了數種藥物,好不容易先把癲癇控制下來,所幸經過腦瘤摘除手術,她的癲癇症狀終於緩解,目前已恢復正常...

閱讀詳情 »

喜歡刻意節食,營養失衡,或是喜歡宅在家,缺乏太陽光照射的人,小心會缺乏維生素D,不但長期有骨鬆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失智、癌症上身。如何知道自己缺乏維生素D?藥師表示,事實上,缺乏維生素D有10大徵兆,常見包括:容易感冒、肥胖、容易抑鬱、經常骨頭疼痛等。聰明攝取維生素D也有訣竅,大家不妨快筆記! 高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的POLI(化名)1~2週前發燒、全身肌肉痠痛、咳嗽、喉嚨痛,感冒的症狀隨著時間過去已逐漸改善,但是他卻感到越來越喘,於是到急診求診。急診醫師初步檢查發現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嚴重下降!緊急照會心臟科醫師後,高度懷疑是「急性心肌炎」。安裝葉克膜 確診為「急性心肌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