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一代「針」服躁鬱症狀 先生樂喊:太太回來了

新一代「針」服躁鬱症狀 先生樂喊:太太回來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47歲的陳太太罹患躁鬱症已有7年的時間,性情溫和的她,每當躁期發作,就會到處找人吵架,將家中的每個人都罵過一輪她才甘願,家人永遠抓不住下一秒鐘陳太太是否又會再度引爆家庭戰爭,大家生活得戰戰兢兢,也不敢提醒她吃藥,不想找罵挨。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改以「新一代」每月一針長效針劑治療,真正的陳太太回來了,家庭回歸和樂,家屬對於長效針劑帶來的穩定與便利性十分肯定,再也不需要因為躁期鬧得家中雞犬不寧。

反覆躁與鬱 為身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躁鬱症又被稱為「雙極性情感疾病」,是指由「躁期」與「鬱期」所形成的精神性疾病,患者會出現亢躁與憂鬱兩種極端的情緒,各別會出現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躁期相較鬱期的表現更為明顯,像是激動、外向、思考跳躍、誇大、異於常人的活力、衝動購物等等。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張尚文表示,雖然急性發病期過後,患者通常會恢復正常,但積極治療非常重要,在生理上,會減少腦細胞損傷的問題,在心理上,患者則不會因為心情劇烈的起伏而打亂人生的安排。

新一代長效針劑 副作用低、改善生活品質

張尚文主任表示,因為躁鬱症屬於病識感低的精神疾病,要患者意識到自己生病且好好吃藥,本來就有一定的難度,而傳統口服藥帶來的副作用像是肥胖、頭腦渾沌、倦怠、口乾舌燥、便秘等,在治療上易讓患者難以忍受,雖然長效針劑帶來穩定與方便性,但傳統的的長效針劑可能會帶來巴金森氏症的影響,造成全身僵硬且走路困難。慶幸的是,目前新一代每月一針長效針劑,可在血中濃度維持一個月的效果,有效減緩以上副作用,讓患者在急性躁期症狀穩定後,也可避免或減少復發,提升生活品質。

家屬角色不可或缺 助患者穩定病情重返社會

藥物的治療是必要的,然而親友的支持更不可或缺,張尚文主任希望可以透過四個提醒,讓家屬更知道可以怎麼幫助患者。第一,了解這是生理疾病;第二,積極治療與藥物對疾病的幫助;第三,知道復發對腦部傷害的風險;最後,關心患者在躁期可能產生的意外。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6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0多歲老翁,經常覺得腰痠背痛,以為是年紀大,骨頭不管用了,經常推拿、按摩都不見好轉,因排尿不順才就醫;經過詳細檢查竟發現,確診為攝護腺癌第4期,且已發生骨轉移,才會造成骨頭疼痛症狀。老化增攝護腺癌風險 70歲以上高5成根據國健署2015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攝護腺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看著孩子出現眼睛上吊、四肢不斷抽搐、口吐白沫、嘴唇發紺等症狀,常令家長驚慌失措,甚至有家長將飯匙、湯匙、毛巾等物品塞在孩子的嘴裡,想要防止孩子咬舌。小孩出現抽搐行為 需防止頭部撞擊及保持呼吸道暢通但是這種行為萬萬不可,幼兒抽搐的原因,大多不是癲癇發作,最常見的是熱痙攣。但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鳳山醫院舉辦擴建動土奠基典禮,將新建地下3層、地上10層的醫院大樓,病床規模可達414床,未來規劃為區域級醫院,全面完工後每年可提供約60萬至70萬人次的服務,預估服務量將成長4倍。因應醫療需求 擴建可望紓解壅塞長庚醫療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表示,鳳山醫院為台灣第一家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即將踏入初老的葉阿姨體型瘦小,因曾罹患胃癌開刀,十分注重健康保養,平常有健走運動習慣,自覺健康狀況良好,然而在臺北市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客製化銀髮族健康處方」課程活動的體適能前測時,卻發現雖然BMI19.47在正常範圍內(18.5-24 kg/m2),但握力僅有14kg...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