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流感雙夾擊 「新」左流右肺避免肺炎鏈球菌侵襲

新冠流感雙夾擊 「新」左流右肺避免肺炎鏈球菌侵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疫情威脅尚未解除,面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該如何全面防禦?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董事長黃立民醫師指出,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數據顯示,流感與肺炎死亡人數為去年同期的1.06倍,且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死亡數更高於流感併發重症死亡數,社區中潛藏肺炎鏈球菌感染問題,大家須謹慎防範。

基金會執行長呂俊毅醫師則強調,面對新冠肺炎與流感的雙重夾擊,年長及慢性病等高危險族群應積極主動出擊,除了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今年基金會特別以「新・左流右肺,全面防禦、主動出擊」為衛教宣導主軸,並邀請拳擊國手黃筱雯擔任衛教宣導大使,提醒大眾做好防疫基本功之外,更要主動出擊,全面提升保護力,遠離重症威脅。

台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死亡數 為流感併發症重症死亡的16倍

黃立民醫師表示,雖然流感致死人數減少,但從流感感染數可發現病毒仍於持續蔓延。美國2010~2020年因流感死亡人數為12,000~61,000人,更高達81萬人因流感併發重症住院,而肺炎鏈球菌正是導致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的主因之一。

呂俊毅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平時多半潛伏在人類鼻腔中,當人體因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便伺機而動。今年疾管署最新傳染病統計顯示,2021年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積死亡數為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的16倍之多。

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說明,荷蘭最新研究指出,2020年肺炎鏈球菌感染人數雖有下降,但患者感染後30天的死亡率竟較2019年高出3.1倍;而台灣2020年也因新冠肺炎之故,民眾防疫意識提升,肺炎人數大幅下降,但因肺炎重症、進入加護病房治療的人數並未隨之減少,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猶如社區中潛藏危機。

新冠及流感季雙夾擊 年長、慢性病患風險高

新冠疫情當前,再加上流感季夾擊,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或流感,若再合併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將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會增加臨床治療困難度。黃立民醫師強調,過去台灣防疫有成,民眾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多屬於防禦措施,面對秋冬各種感染疾病的威脅,除了落實防疫的基本功之外,亦要懂得主動出擊、做好完整保護。呂俊毅醫師提醒,成年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臟病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65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等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在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自主提升保護力,以減低醫療體系的負擔。

拳擊國手黃筱雯共同呼籲:新⋅左流右肺 全面防禦 

主動出擊 全民保護力升級

首次擔任衛教宣導大使的黃筱雯分享:「對抗疫情、避免細菌、病毒的感染真的好比一場大型拳擊賽,賽場上除了抵禦對手猛烈攻擊,拳擊致勝的關鍵更在看準時機,主動攻擊。」此次受邀,她也不禁透露,阿公年事已高,再加上有心血管疾病、抽菸史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族群,此次合作也讓他提醒家人應多加注意。從小筱雯由阿公、保護長大,後續將帶阿公前往評估並與醫師諮詢疫苗施打的問題,希望未來自己亦能成為守護家人健康的保護傘。

【延伸閱讀】

醫院誤打「未稀釋疫苗原液」醫師:副作用恐大增

腎臟也有中年危機?! 定期檢查及早治療是遠離洗腎的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先天的體質是跟五運六氣相關的。五運六氣就是你出生的時候,秉受的天地之氣。 《內經》中說:「人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 人和植物、動物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們出生時受到天氣和地氣的影響,也造就了先天的體質。中醫認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也是這個意思。 生辰決定體質 一個人的健康除了與先天父母遺傳和...

閱讀詳情 »

毋庸置疑,人的睡眠是最完整、最系統、最有效的休息方法,也是科學養生的重要內容。但如果,忽略了睡眠中的一些細小事情,會對健康不利,甚至會讓你短命幾十年。       1 戴「表」睡覺     有的人喜歡戴著手錶睡覺,這不僅會縮短手錶的使用壽命,更不利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到2012年,美國有超過一萬三千位男性得到乳癌的案例,而男性罹患乳癌的死亡率遠遠超過女性。根據統計,美國今年就有2360名男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而且有430名男子因此喪生,死亡率將近20%。研究負責人喬恩·格雷夫博士(Dr. Jon ...

閱讀詳情 »

(示意圖非本人)  現在有胃病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輕人。這幾年,醫生們有個很強烈的感受:年輕人患胃病、胃癌的人數在增多。 最近,一醫院就連續接診了3例被確診胃癌的年輕人,年紀最小的才17歲。  除了未病先防,警惕胃癌找上門,中醫院的專家們還和記者分享了他們平時養胃護胃的十條經驗。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