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疫情嚴峻 民眾好焦慮 飲食不均加失眠 兩大NG問題上身 小心免疫失衡又發胖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升溫,大賣場、超市隨著疫情爆發,出現搶貨囤購潮,泡麵、乾糧更躍升為熱門搶購物資。TVBS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主持人,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居家防疫擔心變胖,但囤「乾」糧可能導致情況更惡化。對此,同樣身為主持人的營養師宋明樺指出,乾糧類食物不只熱量容易超標,長時間營養不均、恐引發便祕。陳欣湄也發現,對疫情的擔憂讓民眾產生失眠困擾,若再加上飲食不均,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衡引發過敏,再度落入肥胖的惡性循環,居家隔離不可不慎。

居家防疫期間,許多民眾缺乏運動,若再加上大量囤購乾糧類食物,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出現便秘或排便不順的情況,如此身體堆積的不只有廢物、還有脂肪。想要在居家防疫期間維持良好體態,宋明樺在《明欣醫聊事》節目中倡導遠離便秘四大黃金要素:不但要「動起來」,還要補充蔬菜水果等纖維質、水、跟油,四大黃金要素缺一不可。她曾遇到一名百貨公司櫃姐,為了減肥只吃蔬菜餐,雖補充了纖維,卻少了油脂,讓她連續兩星期排便不順。至於如何判斷是否有便秘情形,宋明樺表示可從「頻率跟量」觀察,如果超過三天都沒有排便,或者排出來的便量外觀如羊糞,都算是便秘。

新冠疫情嚴峻 民眾好焦慮 飲食不均加失眠 兩大NG問題上身 小心免疫失衡又發胖圖/TVBS提供

肥胖可能跟過敏有關!腸道不健康恐使免疫失衡 當心囤糧變囤油!

除了飲食不均導致便秘,民眾對疫情的焦慮也造成睡眠障礙。當睡眠、飲食雙雙不均衡的情況下,陳欣湄提醒,「最終結果可能造成免疫失衡,引發隱藏肥胖關鍵因素『過敏』」。陳欣湄進一步解釋,過敏與身體一系列的發炎都可能相關,成為減重失效的隱藏關鍵因素,若能減少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肥胖問題就可能不藥而癒。她建議民眾,當飲食控制、運動雙管齊下,體重不見下降,身體卻伴隨黑眼圈、皮膚搔癢等過敏症狀,可嘗試先找出過敏源,解決過敏症狀。陳欣湄也在節目中分享台灣常見的慢性過敏食物,像是蛋白、小麥、花生、螃蟹、蜂蜜、牛奶、奇異果、杏仁、牡蠣、芝麻。當民眾自覺同時有過敏及肥胖問題,她建議可嘗試連續14到21天避開慢性過敏食物,如果過敏症狀緩解,體重也下降1到2公斤,就可以進一步檢測導致慢性過敏的原因。

想讓居家防疫更健康,可訂閱《健康2.0》YT頻道➔https://bit.ly/2IBSoRr。《健康2.0》從即日起,特別邀請才女醫生【陳欣湄】、健康主持人【鄭凱云】、廣場舞天王【麥克斯】,以及話題行銷高手【狄志為】等專家,推出「居家運動」、「居家健康煮」、「親子居家活動」相關Live直播內容,節目中也將有更詳盡的示範跟解說。

相關推薦

藝人李妍憬,去年才因檢查出胸部有瘤必須開刀取出,最近又發現這個地方也出了問題... pic 1 2 李妍憬說話一向直來直往,去年才因為男友摸到乳房〝怪怪〞的,進而檢查出胸部有乳腺纖維瘤,經由開刀取出後目前恢復十分良好。 今天又有媒體報導,原本計畫出專輯的她,因為喉嚨出狀況被迫停擺,李妍憬一直以為自己...

閱讀詳情 »

在地食材一定安全嗎?在料理食物過程中,採購食材與烹調技巧其實同樣重要,哪裡有最好的食材?如何分辨好的產地?食材攤商的條件如何?食材本身好壞怎麼看?民眾各方面都要注意到,才能好吃又安全。哪些原則要注意?來自各方的專家告訴你。 貨比三家、先看後聞、便宜沒好貨 台北市餐飲業職業工會理事長林金城表示,買食材...

閱讀詳情 »

董先生是河南周口人,目前在西安一家工地打工。近日來,由於左腳小腳趾上長了個“雞眼”,董先生十分苦惱。 6月3日,在老鄉的介紹下,董先生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老街的一個街邊攤上將“雞眼”挖掉,隨後攤主給傷口上了點藥,並囑咐董先生每兩天換一個藥。但剛過了...

閱讀詳情 »

一女子突然感到右上腹脹痛不適,通過檢查發現肝臟上有巨大的囊腫,這是因為她平時喜歡吃燒烤,導致寄生蟲卵進入靜脈,然後循環到肝臟形成囊腫。 寄生蟲都跑到肝裡去了!其實何止肝臟,跑進人的眼裡、肺裡、腸道里、喉嚨裡、甚至腦子裡的寄生蟲多了。寄生蟲之所以能進人體內,都是因為人們這張貪吃的嘴。夏季來臨,專家忠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