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疫情過於緊繃 兒少憂鬱焦慮感增加

新冠疫情過於緊繃 兒少憂鬱焦慮感增加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沒辦法和同學出門玩,覺得越來越疏遠」、「在家看新聞覺得恐慌」、「戴口罩一直長痘痘,有容貌焦慮」、「生活日夜顛倒,爸媽一直唸我,我覺得好煩」。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經2年多,民眾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被迫改變,家長、老師有發現兒童青少年出現像上述的抱怨內容嗎?除了健康上的防疫,是否關注過兒童青少年的情緒狀態?

疫情改變生活 大腦跟著「發炎」

一項發表於《大腦、行為和免疫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研究指出,即使是未受到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的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由於社交和生活型態的中斷,也可能會出現大腦發炎(此發炎指現代神經免疫學研究發現,壓力及精神疾病都可造成腦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進而產生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和憂鬱等狀況,導致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Covid-19大流行 青少年憂鬱、焦慮增

根據2021年《JAMA Pediatrics》的另一項研究指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與大流行前水平相比,青少年的憂鬱和焦慮增加了一倍。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出現臨床上升高的憂鬱症狀,而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出現臨床上升高的焦慮症狀。

疫情影片上架 吐露青少年心聲

新冠肺炎疫情不光是造成身體健康的威脅,心理層面問題更是疫情後全球要關注的重大議題,特別是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衛生福利部與董氏基金會合作製拍「防疫不防心-說出來,鬆口氣」影片,片中青少年們分享了疫情期間受到的種種限制、改變,與朋友不能見面覺得疏遠;在家學習、課業壓力仍是很重;居家上網時間增加,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容易與家人、父母有衝突;每天看一樣的新聞,混亂的訊息讓自己很焦慮、很煩等。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提醒,青少年壓力會反映在情緒與身體上,試著寫下來或說出來,當一一列出,會訝異自己已承受了這麼多,有了自我覺察,就能適當調整解決,化壓力為助力。

【延伸閱讀】

新冠輕重症患者要運動 研究:抗發炎、改善情緒

新冠疫情對心理健康影響大!研究:銀髮族更加憂鬱又孤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自民國71年起,癌症已經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衛福部今年公佈2010年癌症登記人數,發現一年中新罹癌人口超過9萬人,等於平均每5分48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為癌症患者;為提供癌症患者最完整的照護,花蓮門諾醫院引進最先進的治療儀器,更成立核子醫學科,讓癌症中心醫療團隊提供更專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冬至即將來臨,國人習俗吃湯圓應景,大多數人煮湯圓習慣加糖水;不過,台中市衛生局建議民眾,可用桂圓、紅棗來取代砂糖,不但熱量只有糖水的一半,還在寒冬中可品嘗到不同風味的甜品。台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這個周末就是冬至,民眾不免會來上一碗湯圓應景,象徵「過小年」迎接另一個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中部的4歲男童,所幸及早送至醫院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疾管署強調,雖然目前不是腸病毒流行期,但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呼籲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民眾,以及幼兒園,都應協助落實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的觀念。疾管署副署長周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對於銀髮族的照護問題也將不斷增加,若光仰賴單一力量,恐無法滿足銀髮族的需求;因此,有企業界與學術界等就組成台灣銀髮產業聯盟,除了要促進產業發展,也期望能為高齡社會提供全方位問題解決方案。銀髮產業聯盟主席李宗勇表示,尤其以推動長照十年計劃來看,照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