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世衛組織於4月5日發布的每週新冠流行病學報告,表示正在追蹤XE重組體,但是目前仍視作為 Omicron變異株的分支。姜冠宇醫師表示,初步估計,XE比BA.2具有1.1的社區增長率優勢,也就是多出10%的傳播速度。這意味著XE比其他亞種更具傳染性。

除了英國 XE在印度、中國、泰國出現

姜冠宇醫師指出,與BA.1或原始 Omicron相比,BA.2 的傳播率提高了 40%,不過在某些外國媒體似乎誤報成「XE比BA.2傳播速度快上10倍」,不知道是不是當地記者誤讀,Google可以找到。」世衛組織在報告中指出,SARS-CoV-2 病毒繼續進化。鑑於目前全球範圍內的高水平傳播,包括重組體在內的更多變體可能會繼續出現。重組在冠狀病毒中很常見,被認為是預期的突變事件。

正當世界各國都有慢慢BA.2取代BA.1的趨勢,姜冠宇醫師說明,XE於1月中旬在英格蘭首次被發現,並在英格蘭造成了600多例病例(<1%的病例)。截至3月22日,在英國已發現 763例XE病例。在印度、中國和泰國也已發現。

好消息!重症保護沒有明顯免疫逃脫

好消息是,目前Omicron所有分支,除了二劑疫苗抗感染趨近低效之外,在重症保護都仍然沒有明顯「免疫逃脫」的狀況。世衛組織表示,他們不會給XE一個希臘字母名稱,除非有一天發現傳播力和嚴重程度有顯著差異,並且仍將其視為 Omicron。

就像「Deltacron」發生的情況一樣,XE很可能是在有人同時感染了兩種不同的病毒時創建的。姜冠宇醫師表示,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重組,因為不同的病毒同時傳播(Delta、BA.1、BA.2)加上一個人可以同時感染兩種病毒(就是共同感染的案例,其實在盛行區深入感染免疫力低下者還是容易發生)。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兩個亞系可以同時進入一個人的細胞。然後,當病毒試圖在細胞內復制(以進一步傳播到其他細胞)時,遺傳物質可能會混合而產生不同序列,而有XE(還有XG、XR、Xl,等等)。XE將BA.2的S蛋白序列複製並粘貼到 BA.1的5'部分。其他不同位置BA.1和BA.2的混合,這導致了其他亞系名稱,如XR、XN、XP、XQ等。病毒學家Tom Peacock製作了下面的奇妙圖來展示這種現象。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Omicron繼續突變下去是個好消息嗎?

這場大流行過去兩年,這種病毒並沒有提供任何關於它去向的暗示,為何這麼講?姜冠宇醫師解釋,冠狀病毒通常以階梯狀模式進化,過去流感也是如此。換句話說,以一個主要的血統為軸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新的變異,而其他的分支則會滅絕。 如下圖A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但我們還沒有在 SARS-CoV-2 中看到這種模式。下一個大變異不是來自上一個:Omicron 不是來自 Delta,Delta 也不是來自 Alpha。相反,SARS-CoV-2 的進化看起來像上圖中的圖 B。這非常令人費解。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但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它足夠的時間。僅僅兩年,因為像是普通感冒,若僅有兩年的時間觀察,也常沒有階梯狀的變化。如果病毒從Omicron開始以階梯狀模式進化,那麼它才是從進入真正流感化的階段,成為我們可以預測的季節性疾病,包含預測他的逃脫免疫和傳播力。

如果病毒出現更多「類似流感」(上圖B)的階梯漂移方式,這是一個好消息,原因有兩個:

上一株的免疫牆有一定的效力

我們暫時不會有全面遭受攻擊。這是因為約 50% 的美國人在10週內感染了 Omicron。(雖然我們從未見過病毒以這種速度傳播。相比之下,流感過往在 20 週內僅感染了 10–20% 的人群。)大量感染誘導的免疫加上疫苗覆蓋無疑將有助於建立免疫牆。

變異頻率可以抓得到節奏

如果新冠病毒的未來變得更加可預測,那麼我們將能夠預測突變並做好準備,就像我們每年應對流感一樣。

本週在FDA就這個話題進行了 8 小時的討論。病毒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變化,但未來12個月內不太可能發生重大事件,但是病毒演化學家Trevor Bedford博士在本周向 FDA的介紹中提出了兩大觀點。

首先,他明確表示病毒的變異速度非常快。它的變化速度大約是流感的四倍。在他的下圖中,您可以看到 SARS-CoV-2 圖比其他三個描述流感突變率的圖要陡峭得多。這意味著,與五年的 H3N2(流感病毒)相比,SARS-CoV-2 在短短兩年內完成了相同水平的進化。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再者,雖然我們預計 SARS-CoV-2 會出現「類似流感的漂移」,但近期「類似Omicron的事件」或巨大的進化跳躍也可能再次發生。

不幸的是我們在兩年內只有一個數據點(即 Omicron),因此我們的猜測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Bedford博士估計,每1.5到10.5年就會發生一次「類似 Omicron」的事件。我們不知道這是罕見的事件還是更常見的事件。但是,在接下來的一年裡,Bedford博士估計有70%的可能性我們不會再發生類似 Omicron 的事件。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新冠病毒不斷突變 全球疫情最後走向?醫:有好有壞

根據NIH的John Beigal博士的說法,對於下一個「類似 Omicron 的事件」,實際上只有兩個可能發生:更接近Beta,或者更接近Delta。兩者都離Omicron很遠,這可能使有針對Omicron特定的次世代疫苗不是好的決定。

結論是:Omicron繼續變異可能有好(階梯形)、也有壞(非階梯形,也就是非預期突變),雖然清零已經不可能,但是防止大量傳播也許是減少非預期變化的好方法,這也是台灣正在做的方向。

文章來源:聊聊XE,和真正的流感化 

【延伸閱讀】

臺灣社交距離APP優化! 掌握確診足跡、取代實聯制

COVID-19疫情深入全台校園!教育部公布最新防疫指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又新增1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案439),為30多歲女性,於今(2020)年1月至英國工作,4月26日返國。旅英工作者 居家檢疫未接觸人群指揮中心表示,個案返國當天即有鼻塞、倦怠症狀,入境時主動申報後,由機場檢疫人員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連日來大家都關注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上,但兒科醫師提醒:每年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在今年三月初已經有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住院,家長還是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與洗手習慣,才能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雙胞胎同作息 腸病毒已確診患者媽媽表示:雙胞胎平時都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周揚青日前發文,揭露前男友羅志祥「渣男史」,經常劈腿又舉行「多人運動」,長期與旗下女藝人、化妝師有不正當男女關係。不少網友挖苦羅志祥善用時間,快40歲居然還有這等體力,更有人質疑他是否罹患「性成癮症」。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現行國際疾病分類手冊並沒有「性成癮症」一詞,...

閱讀詳情 »

手部按摩是一種簡便易行,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自我保健的養生法。我們藉由按摩刺激手部反射區,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系統,持之以恆的按摩雙手來自我保健,便能調整身體異常狀況,找回健康,一切安好。 手部按摩:眼睛、耳朵   眼睛:結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