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增4名境外移入皆持陰性證明 全台共累計740名確診

新增4名境外移入皆持陰性證明 全台共累計740名確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4)日新增4名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分別是菲律賓第738例與第739例,以及印尼第740例與第741例,當中第740例居家檢疫期滿後,仲介安排專車自費採檢確診,車上因同行者口罩佩戴未完全確實,9名接觸者須居家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將加強輔導仲介,移工自主健康管理應徹底落實。


20多歲菲律賓籍女性 自主健康管理採檢陽性確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738例是菲律賓籍20多歲女性,今(2020)年11月26日來台工作,不是移工身份,持有登機前3日內病毒核陰性報告,入境至防疫旅館檢疫,至今無症狀。


第738例12月11日檢疫期滿後,12月12日至醫院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3,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18人,其中10人列居家隔離,8人列自主健康管理。


20多歲菲律賓籍男性移工 集中檢疫採檢陰期滿再驗確診


莊人祥持續說明,第739例是菲律賓籍20多歲男性移工,今年11月20日來台工作,持有入境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無症狀。


第739例在12月3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為陰性,12月12日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由仲介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1,因無症狀且集中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地點均為1人1室,未與他人接觸因此無須匡列接觸者。


20多歲印尼籍男性漁工 檢疫期滿自費採檢確診


莊人祥繼續說,第740例是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今年11月26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至今沒有不適症狀,12月11日檢疫期滿後,由仲介安排專車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1,已掌握個案同車接觸者共9人,因未落實佩戴口罩,列居家隔離。


莊人祥強調,第740例在自主健康管理時,仲介安排自費採檢,集合當下發現有人沒有戴好口罩,防疫人員比較嚴格,確認稍微沒有佩戴完全,就會列居家隔離,未來會要求仲介公司特別注意,在確認移工等自主健康管理時,有沒有戴好口罩。


40多歲印尼籍女性移工 台灣2採陰第3採陽確診


莊人祥接著說,第741例是印尼籍40多歲女性移工,今年11月19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至今無症狀,曾在11月28日與12月2日,分別接受「1127印尼專案」及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均為陰性。


第741例12月4日檢疫期滿後,由仲介安排至醫院體檢並暫宿移工宿舍,12月7日再由仲介安排至住所自主健康管理;12月11日因雇主要求至醫院採檢,今日確診Ct值32,目前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3人,其中1人在12月4日至6日間於移工宿舍同住,列居家隔離,其餘列自主健康管理。


4名新增個案都沒身體異常 莊人祥:Ct值30幾不太會傳染


莊人祥補充,4名新確診個案都是在檢疫期滿,才採檢確診,都沒有身體異常症狀,研判比較像入境前或入境後,發病了一段時間,核酸檢驗Ct值都已經30幾,都不太會傳染給其他人。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15,384例新冠肺炎通報(含113,574例排除),其中740例確診,分別是648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第530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606人解除隔離、127人住院隔離中。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生殖醫學停看聽 北醫婦科醫師王呈瑋健康開講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有位中年婦人因為上腹部疼痛就醫,疼痛到連後背都痛得要命,讓她無法平躺著休息,因而立即到醫院掛急診;經由院方診斷是胰臟發炎,而且還在胰管看到一顆小石頭,原來是膽結石跑到胰臟,進而造成胰臟炎。醫師指出,胰臟炎會因為膽結石引發,治療好胰臟炎之後,必須再進一步診治膽結石。 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很多人有腋下多汗的困擾,甚至會有狐臭,讓人很困窘。其實,目前針對腋下多汗,可經由止汗劑、肉毒桿菌或是手術治療;另外,還有微波熱能治療,由於此方法會破壞腋下毛囊,因而會有除毛效果,使得腋毛變少而且生長減慢,致使有不少女性覺得有一兼二顧的好處。 微波熱能可除腋汗和狐臭 新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空汙就不出門,整天在室內也可能會影響健康及工作效率!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物產生,空氣污染為現今重要的議題,每天出門先查詢空汙指標已變為例行公事,依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昨日晚間起東北季風再增強,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指標「橘色」提醒,敏感族群早上出門要多注意個人衛生安全。如果因為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