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婚剛滿三月罹癌 病友:時刻擔心疾病復發比化療更可怕

新婚剛滿三月罹癌 病友:時刻擔心疾病復發比化療更可怕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對於許多年輕女性來說,與另一半共組美滿家庭是從小到大的夢想,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也不例外。然而,她在新婚剛滿三個月時,偶然發現乳房內有一塊會滑動的小腫塊,當下立即上網搜尋,但眾說紛紜,有人說「可能是乳癌」,也有人說「會滑動的代表沒事」,腦袋亂紛紛的她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就醫檢查。

初次看診時,醫師說她年紀尚輕,超音波看起來惡性度似乎也不是很高,可能只是一般囊腫,但潘怡伶仍記憶猶新,當切片檢查結果出爐,醫師看著檢查報告僅問了一句:「潘小姐,你一個人來嗎?」接著自己就被宣告罹患乳癌,人生頓時像被潑了一桶大冷水,所有工作、生活、生育規劃通通被迫停擺。

新婚剛滿三月罹癌 病友:時刻擔心疾病復發比化療更可怕

▲年紀輕輕的潘怡伶,確診乳癌後即開始一連串的治療,新婚的喜悅瞬間像被潑了一桶大冷水,為了進行治療,工作、日常生活都得被迫停擺

癌症治療時零生產力 需靠親友幫助心理也成負擔

曾有人將人生比喻為一場馬拉松,在跑道上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然而,潘怡伶形容,罹患重大傷病就像突然被強制請離跑道,更貼切地來說,是被「移駕到戰地」,打一場勝負未知、命懸一線的硬仗。

32歲確診乳癌的她,身邊的同齡朋友多半處於需要養兒育女或背負房貸、車貸的階段;也有些人正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可以孝敬、回饋父母。但潘怡伶表示,自己在接受治療的當下,「不要說回報養育之恩了,還只能造成家人的經濟負擔」,也因此心情更為沮喪。

生活難題多 工作被迫中斷、生育可能面臨復發風險

其實多數人都以為接獲罹癌通知時,影響心情最劇,潘怡伶分享,其實罹癌後隨之而來的生活難題才最沉重。舉例來說,她曾遇過幾位4、50歲的病友,在公司多年的工作經驗累積之下,職場生活已是如魚得水,但患病後卻因需長期接受治療,被迫離開職場,即便療程結束後再回來,也已無法填補中間空缺的這1-2年,多年心血付之一炬,實在令人鼻酸。

除此之外,年輕乳癌病友的生育計畫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潘怡伶解釋,因傳統化學治療高機率會減弱女性卵巢功能,故病友多需以人工生殖方式受孕。可能一般人不明白難處為何,但對於乳癌患者來說,「人工生殖方式需要接觸的大量荷爾蒙,同時也可能刺激乳癌細胞生長」。也就是說,病友明明知道自己的疾病可能因荷爾蒙而復發、惡化,「卻因想要達成一般人認為平凡的事情,而自願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

潘怡伶坦言,事實上,害怕疾病復發造成生活再次被迫中斷的壓力,甚至比令人聞風喪膽的化療、放療等全身性治療來的讓人害怕。

新婚剛滿三月罹癌 病友:時刻擔心疾病復發比化療更可怕

新婚剛滿三月罹癌 病友:時刻擔心疾病復發比化療更可怕

▲熬過這一切後,潘怡伶現在有了寶貝孩子的陪伴,不僅珍惜現有的一切,將自己的生活活得更加有姿有色,同時也希望未來能提供剛罹患乳癌的病友更多資源與幫助。

協會持續推動交流 期助病友共同扶持走出一片天

為了幫忙分攤年輕病友的心理負擔,年輕病友協會持續舉辦各類講座及活動,如小型的「新手講座」,讓剛確診沒多久的新病友,可以與醫師及接受過治療的老病友一起來面談,互相交換心得;或透過大型的病友聚會,結識一些跟自己有相同生命經歷的朋友,相互勉勵與扶持。

新婚剛滿三月罹癌 病友:時刻擔心疾病復發比化療更可怕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舉辦新手講座活動,讓病友有管道獲取正確衛教資訊

此外,潘怡伶也以自身經歷分享,病友確診時可能會因心理上過度衝擊而拒絕接受事實,或接受治療,然而,不治療只會讓病情變得更加難以控制。事實上,確診初期如能配合醫囑進行治療,藉由忙碌的治療行程,讓自己「閒不下來」,其實也能幫助轉移注意力,稍稍沖淡一點對疾病的焦慮。

潘怡伶提醒,現在多種疾病都在年輕化,即便政府推動的乳房篩檢是針對45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40歲以上婦女,也呼籲年輕女性提高警覺,定期安排超音波檢查及養成居家規律檢查的好習慣。

圖片來源/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提供
 

【延伸閱讀】

乳癌列台灣女性癌症冠軍! 預防從30 歲開始

乳癌人數飆最多、年輕化! 醫籲30歲以上女性篩檢乳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胖子才會得脂肪肝?這是許多人的迷思。醫師指出,脂肪肝不是肥胖者的專利,瘦子也有可能得到,主要是有些人因為先天體質關係,比方膽固醇代謝異常,即使身材苗條體重正常,仍可能有脂肪肝。至於如何逆轉脂肪肝?胖子和瘦子的重點不同!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醫科周碩渠醫師指出,當肝臟脂肪含量已超過肝臟總重量的5%時,...

閱讀詳情 »

誰說耳朵嗡嗡作響、耳鳴,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醫師表示:「耳朵是人體全身的縮影。」只要看耳穴局部變化,就能看出全身各部位疾病資訊。換言之,人體出現耳鳴症狀,正是在反應身體臟腑功能已產生失調,並不一定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建議最好積極就醫,以預防持續惡化、影響聽力。 耳鳴、腦鳴是聽神經出問題 黃金治療期只有...

閱讀詳情 »

每到夏天因氣候炎熱,皮膚就容易不穩定,對女性朋友來說除了面子要顧,如同閨蜜般的私密處該如何清潔才能避免搔癢,也是一門學問。近來在網路上討論「私密處到底該如何清潔、保養?」的女孩們越來越多,各種意見都有。 不過,仔細看這些留言會發現,不少網友對於私密處的清潔方式仍是一知半解,說法各不相同,包括有些人習...

閱讀詳情 »

夏日飲酒消暑,到底「千杯不醉」與「一杯就醉」的關鍵在哪?答案是:「酒精代謝」。醫師指出,雖然喝酒傷身,但動物實驗發現,黃金蜆可提高代謝酒精的酵素活性,並緩解肝臟的發炎指標,對肝臟保護有加分效果。 郭東恩醫師(右)與陳與國博士(左)介紹黃金蜆的臨床研究。(攝影/記者張世傑) 台灣消化內科專科醫師郭東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