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技術取代開心手術 先天性心臟病復原快

新技術取代開心手術 先天性心臟病復原快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45歲的田小姐,在運動時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到醫院就診後發現有3.5mm的「開放性動脈導管」併有右心室擴大。最後,透過「心導管放置安普拉茲關閉器」取代開心臟手術,不僅疤痕較小,且復原時間較快。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心臟科曹承榮主任表示,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透過非開心手術治療,也能獲得很好的療效。

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田小姐有心臟擴大及肺部血流增多情形,理學檢查發現,左側第二肋間胸骨邊緣有連續性心雜音,但未有呼吸窘迫、唇色發紺或肝脾腫大的現象,最後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3.5mm開放性動脈導管併有右心室擴大。曹承榮指出,治療方式透過非開心手術「心導管放置安普拉茲關閉器」,封住動脈導管的兩端,即可治療。同時避免胸前留下長長的疤痕,可免全身麻醉,手術復原時間也較短,效果和開心手術一樣好。

開放性動脈導管是最常見的成人先天性心臟病之一,人體的主動脈與肺動脈間有一相通之血管稱為動脈導管,由於胎兒在母體時,血流需求和出生後不同,若出生後2到3天內沒有關閉,則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因為先天性心臟病缺損較小,所以有些人於成年後才發現。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隨著年齡增加,會出現先天性心臟病加重;中老年人的生理或病理性變化,將影響先天性心臟病與大血管畸形的過程。值得留意的是,細菌性心內膜炎多發生於未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所以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感染的機率較兒童高。

曹承榮叮嚀,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特點常因兒童時期漏診或其家屬拒絕手術,直至中年後才被發現,雖然對壽命無明顯影響,但若為較嚴重之先天性心臟病,且未於兒童期手術根治,即使活到成年,也會有較嚴重的次發性問題產生,如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心室肥厚及日益嚴重的心臟衰竭,屆時即已失去手術機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445

相關推薦

中央健康保險署於6月18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多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案和給付規定擴增案,其中包括B型血友病的預防性治療新藥納入給付、生物製劑藥品擴增給付用於小兒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以及治療過動症的新劑型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等。B型血友病預防性治療用藥 減少注射頻率、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7旬老翁頸部突起腫塊且快速長大,2周內長到2倍大,無壓痛感,切除化驗發現是惡性角化棘皮瘤;此病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處,民眾身上若有莫名腫塊應速就醫。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黃季怡表示,73歲老翁1個月前注意到頸部皮膚突起一個腫塊,且快速變大,2周內就長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你肚子餓時,是否也感覺特別容易發脾氣呢?其實主要因低血糖所導致。根據來自貴湖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指出,當處於低血糖時,容易會感到壓力和憂鬱,且會埋下不良情緒的危險因子,換句話說,飲食習慣與情緒和壓力習習相關,此研究也於2018年9月刊登於《精神藥理學》期刊。處於低血糖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的小孩常拒絕食物或吃得比較慢嗎?其實背後原因除了挑食、胃口或消化不佳等因素,可能還得考量是否是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所導致。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指出,通常孩子兩足歲時就不會再流口水且和成人飲食狀況相同,但若孩子仍依賴奶瓶餵食,且總是不經意流口水,就恐是口部功能發展出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