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腫塊半個月增大2倍 原來是角化棘皮瘤作怪

皮膚腫塊半個月增大2倍 原來是角化棘皮瘤作怪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7旬老翁頸部突起腫塊且快速長大,2周內長到2倍大,無壓痛感,切除化驗發現是惡性角化棘皮瘤;此病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處,民眾身上若有莫名腫塊應速就醫。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黃季怡表示,73歲老翁1個月前注意到頸部皮膚突起一個腫塊,且快速變大,2周內就長到2倍大,周邊紅癢。檢查發現腫塊表皮有角質層增生,無壓痛感,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惡性角化棘皮瘤。

好發於中老年男性 與紫外線照射有關
黃季怡醫師表示,角化棘皮瘤又稱皮脂軟疣或假癌性軟疣,是一種快速生長的腫瘤,發生在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部分角化棘皮瘤可能有惡性變化(機率小於1%),但良性機會較高,也有機會自行脫落。

角化棘皮瘤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危險因子與紫外線照射有關,發生率約千分之1,年輕人較少發生。病灶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的部位,如臉部、脖子、手臂,可能是長期紫外線照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是毛囊的細胞變異分化而來。

角化棘皮瘤外觀是單一圓形的突起腫塊,中央明顯凹陷,有些類似火山口狀;在凹陷位置充滿角質鱗屑,外緣則是平滑且充血泛紅的皮膚。病灶通常伴隨搔癢不適,同時生長非常快速,可能短時間內變大。由於角化棘皮瘤在外觀與鱗狀上皮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日光角化症、脂漏性角化症相似,須以病理切片鑑別診斷。

8%的人會反覆發生 小於1%會變惡性
黃季怡醫師指出,絕大多數的角化棘皮瘤都是良性,有8%的人會反覆發生。有小於1%會轉成惡性,但切除就治癒,就算復發,也不會遠端轉移。治療方面,大部分良性的角化棘皮瘤會自行結痂脫落,屆時可能留疤。未自行脫落或脫落不完成可先以冷凍或電燒灼治療。反覆在同一位置發生的人,建議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切片,有時可能需要輔助性局部放射線治療。平時養成防曬的習慣,避免皮膚接觸過多紫外線有助預防角化棘皮瘤發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

胰臟過勞? 胰島素協助糖尿病友治療超前部署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6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情3級警戒期間,改變每個人的生活作息,也增加疾病風險,1名高血脂患者因為宅在家裡,幾乎沒有運動,三餐又比平常吃得還多,1個多月就胖了3、4公斤,加上無法規則用藥,血脂嚴重異常。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表示,最近2個月來,三高疾病患者回診情況並不理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防疫期間,隨著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民眾使用外送平台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因此各家外送平台提供了更多樣的餐點選擇,使得大眾居家防疫期間,也能吃到各式各樣的餐點來滿足味蕾。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2個月內「外送平台」話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胃痙攣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代表胃已經承受不了!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范泉山醫師表示,胃痙攣是指平滑肌痙攣,上腹部會有一陣陣地不自主的抽筋疼痛,其引起的原因多,首要辦別原因很重要,可以先熱敷緩解,而非吃止痛藥壓住身體的警訊,如果胃痙攣持續發作沒有好轉,請一定要前往醫院與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