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低溫療法可降死亡率

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低溫療法可降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儘管現今醫學技術發達,但在面對生產時,仍有許多不可預見的變數,其中,新生兒的周產期窒息成為足月新生兒死亡常見的原因之一。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賴明琪表示,嚴重的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臍帶繞頸或胎盤早期剝離,都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的高危險群,除了可能造成新生兒死亡,也可能產生神經學後遺症,但根據最新的低溫療法,已可改善死亡率以及後遺症嚴重程度。

賴明琪解釋,所謂的周產期窒息,是在分娩期間,胎兒和母體之間氧氣交換不足或血流受阻,造成胎兒器官缺氧的變化。若因腦部缺氧或缺血所造成的傷害,可能產生永久的神經學後遺症,被稱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其發生率占活產中的1~2/1000,死亡率占10~20%,存活者中產生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占20~45%,常見後遺症包括癲癇、肢體功能障礙,甚至腦性麻痺、視覺、聽力障礙或是智能受損等。

過去許多嚴重窒息的病嬰,就算搶救回生命,卻往往難逃變成終生臥床和腦性麻痺的厄運,賴明琪醫師指出,以前的治療方法是透過支持性療法,維持嬰兒的呼吸道和血液灌流,矯正體內代謝酸堆積,並控制抽搐和腦部水腫的情形。好消息是,近10幾年來醫學研究發現,低溫療法能夠降低腦部的代謝率,減少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自由基和炎性物質的產生,進一步阻斷細胞死亡和凋零的一連串連鎖反應,為醫學技術的新進展。

低溫療法可讓病嬰的體溫降至攝氏33~35度,持續72小時後,再逐漸恢復正常體溫。根據2010年新生兒急救治療指引指出,36周以上的新生兒若具有「中度到重度的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證據,可在出生6小時內接受低溫療法,經臨床實驗證實,對於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能降低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尤其施行在中度腦病變的新生兒上效果更為顯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73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是否有女性比男性更脆弱、心理復原力較差的刻板印象?真的是性別造成的影響嗎?根據一篇發表於2021年12月《臨床精神病學雜誌》的研究指出,從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的篩檢中,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與壓力相關的心理後遺症(SRPS),例如重度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的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是台灣人民極需重視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病患林先生分享,平時自覺身體狀況控制得宜,只是常感到疲憊、 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測,才發現竟已即將邁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27歲男性,確診HIV感染至今三年多,一開始就醫時身材中等,175公分的身高,體重72公斤,但卻在一年內體重飆升10公斤,血壓也有升高的趨勢。醫療團隊與他討論後發現,他因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導致日夜作息顛倒,甚至偶爾忘記服藥。經醫師不厭其煩提醒,他才逐漸意識到HIV...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前夕被分手,與情人節或生日前夕被分手一樣令人難過。分手的理由五花八門,每個都令各位男女天天以淚洗面。在2021年,最受熱議,最常見的分手理由又有哪些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過去1年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