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HIV感染者與共病的距離?醫師:其實我們都一樣

HIV感染者與共病的距離?醫師:其實我們都一樣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27歲男性,確診HIV感染至今三年多,一開始就醫時身材中等,175公分的身高,體重72公斤,但卻在一年內體重飆升10公斤,血壓也有升高的趨勢。醫療團隊與他討論後發現,他因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導致日夜作息顛倒,甚至偶爾忘記服藥。經醫師不厭其煩提醒,他才逐漸意識到HIV感染除了必須穩定服藥控制外,更要積極健康管理,才不會引發其他健康危機。因此,他開始規律服藥,也換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體重與血壓都降回正常值,成功找回健康。

HIV感染「慢性病化」 穩定用藥及良好個人習慣為與疾病共處關鍵

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蔡茂松表示,隨醫療進步,愛滋病從20世紀的世紀黑死病到現今已逐漸「慢性病化」。如同高血壓要定時量測血壓、近視要配戴眼鏡一樣,感染者透過規律且妥善的治療,就能讓體內病毒量獲得長期穩定的控制,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可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而且很重要的是,感染者就跟其他人一樣,隨著年紀增長產生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且綜合國內外治療案例,感染者似乎有提早「老化」的傾向,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容易提前來報到,另外也常會有失眠、肥胖及其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過去有一說是因愛滋病毒使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而造成,但也有感染者擔心是因為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會造成慢性疾病。
蔡茂松醫師強調,造成感染者產生共病的確切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建議感染者除了穩定服用抗病毒藥物以外,還要努力做好飲食控制、避免菸酒,維持規律作息及運動等,積極進行健康管理。此外,每3個月規律的回診也相當重要,除了會追蹤體內病毒量、免疫功能外,也會了解藥物使用情形,包含服藥順從性、副作用、其他藥物交互作用,並依據感染者個人情形來評估進行血糖、血脂、骨密度等檢測之頻率,幫助預防共病。

HIV感染者與共病的距離?醫師:其實我們都一樣

▲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蔡茂松

遵守醫囑用藥 相信醫療團隊放心接受治療

許多感染者擔心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會與某些食物或其他藥物之間相互影響,影響藥效。蔡茂松醫師說明,感染科醫師在開立處方時,都會特別注意感染者其他的用藥情形,針對藥物之間可能產生的交互作用來調整用藥劑量及選擇適合的藥物。蔡茂松醫師提醒,若有用藥方面的疑慮要提出來與醫護團隊討論。正確用藥習慣關乎病毒控制狀況,未規律服藥的嚴重性並不會馬上顯現,但等到身體狀況出現問題時,並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挽回健康。
「隱私」也是許多感染者重視的問題,蔡茂松醫師分享,臨床上常遇到感染者在有眼科、耳鼻喉科、牙科或外科等治療需求時,一方面不好意思主動開口說出自己的病史,另也會擔心揭露自己的HIV感染狀況後會影響醫師的治療意願,或自己的治療選擇。但蔡茂松醫師仍鼓勵感染者要相信醫療團隊,若有顧慮也可以尋求個管師或醫師協助推薦友善的醫師。蔡茂松醫師以自己服務的亞東醫院為例,各科別的就診紀錄是互通,醫師可以了解感染者的狀況也會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讓感染者放心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疫情迫愛滋感染者減藥、停藥 醫:恐造成病毒量反彈

愛滋感染者疫情期回診困難 缺藥導致發病險客死異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癌」字中間三個「口」,飲食與癌症有著密切關係。據統計,60%的癌症源於不健康飲食、不良作息等生活習慣。專家推薦,這些食物對癌症有防治作用。   蒜泥白肉:防結直腸癌 經常食用大蒜,可使患腸癌的風險降低30%,而且常吃生大蒜的人,胃癌發病率非常低。 這是因為大蒜能顯著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口瘡這東西,長上了,再輕也不會一兩天好。   就算到藥店買那種藥粉或者噴劑,至少也得弄個兩三天吧。   而且那些藥弄到潰瘍上會很疼很疼。   大概五六年前吧,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神奇的食療方法。   當時媽媽正在長口瘡,並且不算輕,所以很認真的看了節目...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肚臍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常有女性因穿著露臍裝凍出病來。加上人的抵抗力減弱,穿露臍裝時由於腰腹部裸露,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致病菌的入侵。   腹部是女人最性感的位置之一   許多年前看《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首次看到阿拉伯美...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女性的陰道口、尿道口、肛門靠得很近,內褲穿得太緊,易與外陰、肛門、尿道口產生頻繁的磨擦,使這一區域污垢(多為肛門、陰道分泌物)中的病菌進入陰道或尿道,引起泌尿系統或生殖系統的感染。而內褲的清洗也是大有講究的,學習正確洗內褲,絕對是門學問!   一、內褲要天天換,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