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心第四高!三高患者未正視「高腎壓」症狀 恐錯失早期腎病變黃金治療期

潘以泓/台北報導

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1,且有超過9成(96%)的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2。由於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病人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適逢3月10日世界腎臟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攜手台灣腎臟醫學會、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共同呼籲國人重視早期慢性腎臟病防治,勿輕忽第四高「高腎壓」。同時呼應今年世界腎臟日主題「全民腎康」:增強對於腎臟的照顧及填補腎臟健康的不足,在國健署的指導下,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結合產官學力量,期望從定期執行篩檢、早期介入照護、廣擴照護量能等三大面向,提升大眾及患者的「腎臟健康識能」,一起擲出人生好腎杯!

小心第四高!三高患者未正視「高腎壓」症狀 恐錯失早期腎病變黃金治療期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

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慢性腎臟病容易伴隨許多併發症,防治推廣一直是各界努力的目標,健康署將持續推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期望透過不間斷的健康觀念教育,減少國人腎病變發生的機會。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理事長分享,慢性腎臟病防治除了控制三高外,更要留意第四高「高腎壓」。當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腎臟代謝功能負擔加重,就可能導致腎壓過高,造成腎臟損傷。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吳麥斯董事長呼籲,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控制「高腎壓」,才能從源頭做起,延緩腎功能惡化!

三高族群應及早檢測尿蛋白、eGFR,關心自身腎臟功能
病患林先生分享,平時自覺身體狀況控制得宜,只是常感到疲憊、 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測,才發現竟已即將邁入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所幸發現及時,及早接受治療並調整生活型態,得以延緩腎功能惡化。

小心第四高!三高患者未正視「高腎壓」症狀 恐錯失早期腎病變黃金治療期
響應世界腎臟日,台灣腎臟醫學會於今年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攜手不同學會與單位,一同提升全民「腎臟健康識能」,並推出「保腎大帝」,帶領民眾一起擲出人生好腎杯!

吳昭軍署長提醒,特別是三高族群,更容易併發腎病變,民眾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政府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其中三高族群更應定期透過尿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eGFR)檢測,了解自身腎臟功能狀況,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或延緩疾病惡化。

慎防「第四高」!發現異常趕快就醫、積極控制「高腎壓」,阻緩腎臟惡化速度
黃尚志理事長說明,早期慢性腎臟病需要針對起始及惡化原因進行控制,民眾對三高警覺性強,卻不知須特別留意第四高「高腎壓」。其實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時,皆可能增加腎臟代謝功能的負擔,導致「高腎壓」。黃尚志理事長解釋,「腎臟就像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一旦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就會使得污水處理廠故障出問題,即是出現「高腎壓」。腎臟藉由過濾血液來排除體內代謝廢物,當血液通過時,會讓腎臟血管內壓力變大、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由於腎臟每天要處理大量血流,無法承受過高的腎臟壓力,因此,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下,腎臟將無法有效過濾身體中的廢物,使得腎壓升高。;若是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易導致腎絲球硬化或腎元破壞,造成腎臟損傷。

小心第四高!三高患者未正視「高腎壓」症狀 恐錯失早期腎病變黃金治療期
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

每個病人腎臟功能惡化速度不一,只要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介入,及早控制「高腎壓」,便有機會顯著改善或延緩腎功能持續惡化。黃尚志理事長也提醒民眾,如發現身體不適或異常,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建議,並遵循醫師指示、勿信偏方,以免忽略實際病灶而誤用止痛藥,反而忽視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可能性,且濫用藥物反而更傷腎,加速腎臟惡化的速度!

響應2022世界腎臟日,產官學攜手啟動2025台灣腎力計畫,提升大眾「腎臟健康識能」!
呼應今年世界腎臟日主題,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期望從三大面向提升患者的「腎臟健康識能」:
1. 定期執行篩檢:增進高風險族群定期篩檢率,期盼與基層及相關學會合作,宣導三高族群應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2. 早期介入照護: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攜手編製「早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手冊」,提供基層醫師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指引,以推動早期介入與治療,阻緩腎臟惡化速度。
3. 廣擴照護量能:持續招募專科與非專科基層診所投入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的認證行列,以精進並擴充基層醫療單位在早期慢性腎臟病的照護量能,提供患者更好的腎臟照護品質。

2022年世界腎臟日獲得各界支持響應,不同科別學會也各提出一項「護腎之道」,期待能從多元面向提升台灣民眾的疾病意識。
•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表示,糖尿病患者應每日監測血糖,並建議每年需檢查一次腎功能。
• 台灣高血壓學會提醒高血壓患者定期紀錄血壓、追蹤腎功能,才能清楚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 台灣老年醫學醫學會提醒,民眾應遵從醫囑、規律回診的重要性。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提醒民眾可以藉由日常規律的運動來幫助促進健康。
•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則呼籲,基層診所加入腎病健促機構的認證,共同強化腎臟照護量能。

為提升大眾「腎臟健康識能」,台灣腎臟醫學會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同時攜手舉辦「保腎大帝」慢性腎臟病系列線上衛教講座,以親民易懂的方式,提供民眾更多關於早期慢性腎臟病防治與腎壓控制的正確觀念,達成「2025台灣腎力」的目標,期望全體國民擲出人生好腎杯!

相關推薦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80歲彭先生接受洗腎治療,近日發現洗腎後止血不易,甚至超過30分鐘都無法止血,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林俊閔醫師,林俊閔醫師以透析儀器檢查,顯示病患靜脈壓力過高,再經過高精度血管攝影發現狹窄病灶,以氣球撐開手術,經過半個小時,原本0.1公分的人工血管,恢復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Delta變異株已經攻進台灣社區,擔心傳播力極高可能拖垮現有疫調及防疫量能,近日有怪專家發出警訊,表示面對Delta變異株不能只靠疫苗,還是要把口罩戴好,保持手部清潔以及謹慎防疫才行。 近日世界已影有多個國家飽受Delta變異株侵襲,導致染疫民眾不斷增加。根據新加波所...

閱讀詳情 »

《路透社》報導,歐盟擬將日本、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汶萊和塞爾維亞從歐盟安全旅遊名單中移除,代表上述國家的遊客可能需要COVID-19採檢及隔離才能入境。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目前東京都、大阪府等21都道府縣的「緊急事態宣言」,原定實施至9月12日。目前新增確診病例數雖有減少,但是重...

閱讀詳情 »

新北某幼兒園爆發群聚感染,中秋連假又要到了,屏東縣長潘孟安今天宣布,公共區域及民宿、旅館都禁止烤肉,僅限同住家人在自家烤肉。中秋連假將至,不過新北疫情緊張,包含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市、中彰投、雲嘉地區、高雄市、宜花東都宣布不開放公共場域烤肉。潘孟安今天也宣布,因應北部疫情升溫,公共區域禁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