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體重過輕 成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

新生兒體重過輕 成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之前就有研究表示,出生時體重不超過2,700公克(6磅)的人,成年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而今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年會上提出的1項新研究,是首度發表體重過輕的嬰兒,更容易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

 

根據歐洲研究協會的研究結果,在1組患有第2型糖尿病的蘇格蘭成年人中發現,出生時體重低於2,893公克的人,比起出生時體重大於3,572公克的人更早罹患糖尿病。

 

英國杜迪大學的Christian Paulina表示,這個研究是對超過48,000名嬰兒的觀察,這次的研究為首度指出,撇除其他臨床因素,如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和膽固醇數值等,低出生體重與容易提早罹患糖尿病有關。

 

研究發現,與出生時體重超過3600公克的嬰兒(該人群中出生體重的前25%)相比,出生時體重比較低(約<2900 公克)的嬰兒,糖尿病的發病年齡較小;即使他們在確診時BMI指數較低,以及有較多HDL-好膽固醇。

 

進一步分析發現,出生體重對糖尿病診斷年齡的影響,並不會受到其他臨床因素的干擾,也就是說,低出生體重與成年後無論BMI和HDL膽固醇為何,都會以相同的方式影響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台灣在今年初,也有類似的研究發表,臺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莊立民研究團隊發現,足月出生的嬰兒若體重較低,大約低於2500公克,以及體重較重,大約高於4000公克的新生兒,長大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約較體重正常的新生兒增加約2.5倍。

 

台灣的研究者表示,體重比較輕的嬰兒,因胰島細胞功能可能較為衰弱或有不正常狀況,或因為父母擔心新生兒過輕反而過度餵養,造成嬰兒營養過剩,這些都是體重較輕的嬰兒之後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的可能原因;至於體重較重的嬰兒,則是因為較容易肥胖,而引發胰島素阻抗,才提高了糖尿病風險。

 

編輯:陳盈臻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刮刮手指,就可對全身起到保健作用,因為手部有6條經脈循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密切相關。下面介紹一下手掌、手背以及五個手指的運動養生小技巧。 心慌、脾胃不好●刮大拇指 大拇指對應人體肺經,肺主納氣,如果肺不好,那麼心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大拇指對應的是心、肺器官。當出現心慌、胸悶等情況時,可用手...

閱讀詳情 »

兒子每次晚上睡覺咳嗽,都是在兩點左右,不停的咳,是那種一咳很輕就有一點痰,但是不停的咳,剛開始是我拍兒子的背,不管用,咳的兒子難受的哭,沒辦法睡覺,後來我想起來馬老師的蒸大蒜水。我用的是煮,快一些。大概5.6個蒜瓣,用刀拍爛加幾塊冰糖一碗水,煮到水發白,小半碗就可以了,立竿見影喝了馬上不咳嗽了,這...

閱讀詳情 »

秋天正是吃梨的季節。梨性味甘酸而平、無毒,具有生津止渴、清熱化痰、益脾止瀉、和胃降逆的功效。另外,韓國漢城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飯后吃個梨還可以使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大量排出。 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鈣、磷、鐵等,自古以來就是清熱解毒聖品。常吸煙或者吃烤肉的人,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