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愛哭易受驚 4指標教你讀懂「高敏感」孩子的心

孩子愛哭易受驚 4指標教你讀懂「高敏感」孩子的心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你的孩子很容易感到驚嚇、愛哭,或往往會「想很多」?別為孩子這些表現貼上負面標籤,或許,他只是擁有高度敏感的特質!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伊蓮.艾融博士所預估,全世界每5人就有1人屬於高敏感族。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楊琬琳說明,「針對高敏感成人的研究中,最早是將高敏感族定義為:對於內在、外在刺激都比較有感覺,容易被情緒淹沒的一群人。」隨著愈來愈多人投入相關研究,使高敏感特質的內涵變得更豐富、立體。

 

高敏感族的典型特質

 

艾融博士曾在《高敏感族自在心法》一書中整理出高敏感族的常見4項特徵:

 

(一)容易過度接受刺激

 

高敏感的人反應閾較低,只要接受一點點刺激,就會有所反應。當高敏感的人感受到太多刺激,不論是從外在環境,或者是來自內心的想像,都容易覺得受不了,因此感到緊張、焦慮,容易受到刺激,也可能過度興奮,甚至在當晚睡不著覺。

 

(二)會深度處理訊息

 

高敏感的人除了容易過度接受刺激,也會比一般人更徹底地處理這些資訊,因此,每當進入新環境,通常需要一些時間仔細觀察後,才會採取行動。這些行為常被視為膽小、內向或優柔寡斷,但其實是因為他們會深度吸收、消化訊息,然後以更謹慎的態度評估。

 

(三)能敏銳察覺細微刺激

 

由於高敏感的人較能察覺到細微的變化,可能會特別注意到他們不喜歡的點點滴滴,在外人眼裡的芝麻小事,卻讓他們很在意。例如:抱怨衣領標籤讓皮膚癢、襪子縫線讓人不舒服等。

 

(四)情緒反應大、同理心強

 

由於高敏感的人容易注意小細節,又具有較強的感知能力,因此,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所影響,讓情緒起伏比較大。

 

怎麼幫助高敏感兒適應環境?

 

父母如果也是高敏感一族,要注意不讓親子間的感受互相影響,反而要適時維持一些界線,給予彼此的空間。反之,若父母很不敏感,則要練習培養自己的敏感度,學習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家長可以藉由以下方法協助孩子:

 

(一)釐清孩子不舒服的來源

 

學齡前的孩子還很難充分表達感受,無法說出哪些事情會令他感到不舒服。隨著家長試著去理解孩子,便能愈來愈了解他的感受,如同家長在照顧嬰兒時,學習覺察寶寶哭泣的原因,了解其背後的需求。隨著孩子表現出不舒服的事件1次次發生,家長也可以慢慢辨識出孩子對哪些事情感到排斥。

 

(二)接納孩子的感受

 

面對較敏感的孩子,很重要的任務是「接納」,且不否定孩子的感受。楊琬琳心理師舉例,可以和孩子說明:「媽媽平常不會擔心這些事,但是你會擔心對不對?我們可以怎麼做?」藉由同理孩子的心情,讓他放心接受自己的狀態,避免讓孩子否定、貶低自己。

 

(三)讓孩子漸進式接觸刺激

 

若家長希望帶領高敏感的孩子更適應環境刺激,可以試著從最低強度的刺激開始,一步步讓孩子學習調適心情。例如:若孩子不喜歡很吵雜的聲音,或到人多的地方會感到很緊張,父母可以在平日的白天帶孩子逛街,利用人比較少的時候,帶著孩子慢慢適應。

 

(四)事前預告.共同擬定應對策略

 

提前告知孩子會害怕或討厭的情境,能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並且學習如何應對。心理師楊琬琳提醒,當父母已經先事先預警,但孩子還是受驚嚇,感到很害怕,仍應試圖同理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的心態是認為孩子太敏感,或很難教、很難照顧,就較沒有辦法那麼積極跟孩子一起發想應對的策略。

 

編輯:林芊聿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有人說「豬的全身都是寶」,什麼部位都可以吃。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豬身上並非全身都是寶,從安全或營養的角度來說,有些部位是不宜大量食用的。例如豬頸上的血脖肉。 圖片截取自/快樂老人報   血脖肉是什麼肉? 血脖肉是豬的脖子肉,因屠宰場宰豬時都是從豬脖子處開始放血,所以脖子處的肉就有淤...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女子患面部動靜脈畸形 流鼻血險喪命 2016-04-22 15:27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今年28歲的Jennifer Hiles在12歲的時候查出患有面部動靜脈畸形,她曾因鼻子流血而險些喪命,之後她甚至不敢睡覺,怕壓...

閱讀詳情 »

  (翻攝自萬花鏡,下同) 手的健康體現出身體的健康狀況,以下就是從手上的7個小細節來看健康狀況。 1.斑紅掌 短期的斑紅掌是當你拿削皮刀削了太多馬鈴薯,手洗了太多衣物,或者是拎水壺太久時產生的,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的手掌長期以來都持續發紅的狀態,那麼這可能是一種叫掌紅斑的疾病,它...

閱讀詳情 »

  她 普通卻不平凡 特別又很實在 用患癌後的20年 為我們造就了生命奇蹟 20年癌症沒有轉移復發 秘訣到底是什麼? 何裕民專家團與大家一起分享 朱春老師的抗癌經歷 讓您在get秘訣的同時 收穫與朱老師同樣的幸運 也許,這樣就能遠離癌症 「人活著呢,要糊塗點 馬虎點,做事不要太計較」也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