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確診案46「採檢2次陰性後仍發病」 張上淳透露關鍵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第34例為指標個案的國內首起院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其同住20多歲的男性兒子也確診,且確診過程引發關注,因其住院隔離期間2次採檢皆陰性,卻在居家隔離期間咳嗽發病,第3次採檢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解釋,此情形主要是重視該院內感染群聚而提高標準「一開始先採了再說」所致。

今日宣布確診的第46例,正第34例的兒子以及第41例(姐姐)的同住家人,目前該起院內感染累計已經是「1傳8」,包含清潔工、護理人員、同病房不同病室病人及陪病家屬共有9人確診。

引發關注的是,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疫調,第46例是在第34例確診之後,即以密切接觸者身分在2月28日至3月3日住院隔離,期間2次採檢,檢驗皆為陰性,隨後返家居家隔離,於3月6日至8日出現輕微咳嗽,衛生單位進行健康追蹤時,經其本人表示咳嗽加劇,這才安排就醫後收治負壓隔離病房並進行第3次採檢,最終確診。

頭2次檢驗陰性、直到第3次檢驗才確診的關鍵是什麼?張上淳說,全因為潛伏期時,從病毒感染到進入人體複製,一開始的病毒量都很低,所以在第一個時間是驗不出來的,得到快要發病或已經發病才會被驗出來,檢驗呼吸道病毒就是這樣的原理。

張上淳強調,第46例是第34例的密切接觸者,加上該起群聚是國內首起院內感染,源頭迄今已不容易追查到,所以衛生單位視之為重要事件,採取最高標準,才會在匡列接觸者時就開始2次的採檢,否則過去確診者的接觸者都是在居家隔離期間觀察有無出現症狀,有症狀者才會進一步去驗,「這一次是還沒有症狀就先採了再說」。

這樣的高標準其來有自,原來先前一家四口赴義大利旅遊感染的家庭群聚案件中,第18例的小兒子就是無症狀的感染者,擔心類似狀況,衛生單位因此對確診者的家戶內密切接觸者採預防性的檢驗。

張上淳說,還好的是,第46例早在2月28日就完全被隔離開來,沒有再有跟外界接觸的機會,而從其最後探病媽媽為24日來推估,反而比較可能是遭到第41例的姐姐在家庭內感染的機會較高。

目前國內確診47例個案中,1人死亡,另已有17人解除隔離、其餘個案病況穩定,持續住院隔離中。張上淳指出,目前以第24例、第27例以及第34例病情較重,還在加護病房救治中,但病況仍算穩定。

新確診案46「採檢2次陰性後仍發病」 張上淳透露關鍵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院內感染1傳8了!案34陪病兒子2採陰性後 居家隔離仍發病確診

「華航起飛了」陳時中才鬆口武漢包機成行 派4醫9護照料老幼孕婦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 / 台北報導 「彰化吳奇隆」彰化晶華牙醫院長朱晉熙,因外型神似「四爺」吳奇隆負盛名。已有20幾年幫看牙經歷的他,早期幫病人配戴傳統矯正器時,笑稱「綁鐵線時彎線彎到懷疑人生」,因金屬矯正器有時不小心脫線,就得緊急回診處理,治療過程步步驚心。有了隱適美隱形矯正技術之後,患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完年後,國內竟出現「狂瀉潮」疫情!疾管署今(2)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指出,國內上周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13萬8千人次,已經是連續2周的上升了,而背後禍首,疾管署分析國內群聚事件,檢出病原體全以諾羅病毒在搞鬼。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國內上周(2月21日至2月27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首批疫苗透過COVAX購得AZ疫苗,而上月底迦納跟象牙海岸已經收到COVAX分配的AZ疫苗,台灣還在苦苦等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日強調,這是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屬於COVAX的援助對象,所以被分配到印度廠,至於自己花錢買的台灣,仍在等待韓國廠的配...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嚴峻之時,我國今天再度有好消息,指揮中心表示,今天無新增個案,下午無COVID-19記者會,不過仍有例行記者會。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4,65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72,595例排除),其中955例確診,分別 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