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日媒公開跑步族防疫之道 特殊方位保持距離可降低感染風險

日媒公開跑步族防疫之道 特殊方位保持距離可降低感染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3月31日定調防疫期間的社交距離,室內應保持1.5公尺以上,室外至少1公尺。原本就喜歡跑步,或是利用跑步運動以保持健康來對抗新冠肺炎的人而言,跑步時跑在前方跑者後方1公尺以上距離,就安全了嗎?而有些跑友怕無聊,喜歡並肩跑步兼聊天,更讓感染風險的機會大增。

富士新聞網FNN報導影片中顯示,日本疫情緊張,累計確診病例已經破萬人,但上週(19)日東京的公園卻湧進人潮,原因是天氣晴朗,悶在家裡的人紛紛出來活動筋骨。十幾歲的受訪少女說:「人潮好多,感覺就像一個普通的假期。」,一位20多歲的女士則說:「如果我在家懶惰,缺乏運動,我晚上會無法入睡。」

此外,日本記者還實地採訪一般民眾覺得多遠是最佳的慢跑安全距離?其中一名50多歲的女性慢跑者回答:「我覺得大約是2公尺。」但事實上,2公尺的距離恐怕還不夠。據一份比利時與芬蘭的共同研究顯示,跑步或騎自行車時,前方的人咳嗽或打噴嚏噴出的飛沫會隨着滑流噴濺到身後的人,若以4公里時速步行時,為了避免被飛沫傳染,應該距離至少4到5公尺;慢跑時,則要與前者保持10公尺以上,如果是騎自行車則至少要與前者保持20公尺以上。

據熱愛跑步的東京理科大教授鈴木立紀表示:「就飛沫的可能性來說,如果你是跑在側邊或是斜後方的遠距離,我認爲感染的風險暫時是比較低。但如果要跑超越別人的時候,就要體貼地考慮跟他人必須保持安全距離。」

因此,先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室內保持1.5公尺以上,室外至少1公尺,應該是個比較適用於靜止狀態的參考數值。如果想更有保障,建議台灣民眾們外出活動時,不論是快走、慢跑或是騎自行車要拉開更遠的距離才會更安全。

新聞照片來源:翻攝自富士新聞網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醫院嚴守社交距離 北榮推「預查」旅遊史快速通關免排隊

陳時中公布「社交距離」二階段時程 最後將全禁娛樂、非必要性活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相關推薦

在每一個孫子的童年裡,一定有一個非常疼愛自己的奶奶,無論你做錯了什麼事,奶奶都會站在你面前為你擋去所有的風風雨雨。美國德州70歲的老奶奶莎蘭(Sharon Thompson)也曾是孫女泰勒(Taylor)的守護天使,但如今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她只能躺在病床上看著泰勒大學畢業典禮的進行,沒想到在畢業典...

閱讀詳情 »

翻拍於親親寶貝和伊秀美體 1.胸部小可能脊椎好 人們常用「太平公主」形容乳房較小的女性。然而,土耳其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與乳房較小的女性相比,乳房太大的女性更容易發生脊椎彎曲,進而引發背部疼痛。如果乳房尺寸大於D罩杯,危險會更大。 2.油性皮膚反而皺紋少 與歐洲女性相比,中國、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女...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新浪、博客)   女性們脫離了嬰兒時代,但依舊保留著嬰兒肥,肉嘟嘟的臉總顯得人沒有精神,嬰兒肥應該怎麼減呢?下面跟大家分享幾個嬰兒肥瘦臉手法。   一、臉頰肌肉鍛煉 我們都知道臉頰是臉部面積最大的部分,臉頰緊實臉必然就會顯瘦。臉部保養對於保持臉頰緊致有用外,雙頰肌肉常...

閱讀詳情 »

冬令進補大啖美食,隔日卻出現牙齦浮腫問題,真讓人好不舒服!柏登牙醫黃斌洋醫師提醒,冬令期間也要注意保養牙周,才能兼顧美食與健康唷!  冬令進補,牙周保養可不能少! 1. 避免過度辛辣、油膩等上火食物  保持清淡飲食,注意清胃火。 2. 多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 3. 合理起居作息,多食新鮮蔬菜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