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昏昏、脹脹的?還是走路不穩? 你的頭暈是哪一種?醫教你找對原因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昏昏的、脹脹的、頭重腳輕?還是感覺天旋地轉、走路不穩、地震般晃動?甚至於是噁心嘔吐呢?頭暈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國內神經科門診就常見各個年齡層的民眾找上門求助,醫師就提醒,一定得找到頭暈原因,才能有效治療。

頭暈最常見的是眩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友芳指出,常是陣發性的,患者感受有如天旋地轉,或是突然感覺如地震般晃了一下,嚴重時可能伴隨冷汗、嘔吐,或走路困難等現象。

除此之外,周友芳說,有時感覺視力模糊,其實是因為眼睛出現規則的跳動,也就是神經學所謂的眼震,表示內耳、腦幹及或小腦病變;常見原因是內耳的耳石掉到半規管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如果伴隨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現象,通常為梅尼爾氏症,有時因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經炎所致。

周友芳表示,如果走路不穩更勝於暈的感覺,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是後腦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小腦的灌流不足,如果伴隨講話不清楚、複視、臉及肢體麻木無力、意識不清或吞嚥困難,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中風。

周友芳說,沒有天旋地轉的頭暈,常常讓人覺得頭部悶悶脹脹、重重不清爽的感覺,比較少是因為掌管平衡的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失眠、貧血、病毒或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若是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眼前一片黑,甚至昏過去,通常幾秒鐘就恢復正常。周友芳指出,這種情形最常是因為姿勢性低血壓。這種頭暈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失調或是降血壓的藥物,使得下肢的血管收縮不足,血液回流減少,引起腦血流不足造成頭暈。

另外還有迷走神經性暈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情況,但少數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中風等也會出現這樣情況,因此醫師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檢查。

周友芳提醒,頭暈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因為跌倒外傷,引起生命危險,目前治療頭暈,除了針對頭暈原因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慢性頭暈也可以藉由前庭平衡復健來改善,增進生活品質,預防跌倒。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高燒3天冒紅疹 9個月大寶寶竟是恐要命的「非典型川崎氏症」

4個月無法注視人臉、6個月還不會翻身 當心寶寶發展遲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入秋天氣變涼了,有些小毛病找上門,中醫告訴你食療保健和穴道按摩方法,讓你順順健康換季。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夏秋交替之間,天氣漸漸變涼、吹風也比較多,加上台灣的天氣夾帶著濕氣,又或者飲食吃冰吃甜,冰代表著寒、甜代表著溼,寒溼累積在人體。外部環境的濕氣,或者與體內寒溼交互影響下,振心中醫診所院長葉妍...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醫療不只是改變疾病,更是改變生命的工程」、「有慈善走在前,醫療能走得更寬廣,有醫療的介入,慈善可以做得更深入」,臺中慈濟醫院2021年9月15日舉辦《人間.診間-簡守信院長行醫ing》新書分享會,藉影像呈現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跨出診間,走...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徐慧明/台北報導 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偏頭痛,而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頭更痛!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在疫情期間的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較疫情前增加4成,6成患者偏頭痛頻率增加,更有高達6成4偏頭痛嚴重度增加1。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醫師表示,9月5日至11...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53歲曾太太,2010年進行腦部顱咽瘤手術後,因後續併發症,在半年內動了四次腦部手術,不只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行動不便,還造成下肢退化無力痙攣,甚至疼痛到完全無法碰觸,造成復健過程極為崎嶇困難。由於台灣的疼痛治療已有大幅成長及進步,經求診中國附醫疼痛中心,藉由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