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慢性腎友9成貧血 補血針治療可延後洗腎

晚期慢性腎友9成貧血 補血針治療可延後洗腎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0多歲黃女士罹患糖尿病多年,尿毒指數在3~4之間,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為15左右,慢性腎疾已經到了第五期,血色素只有6~7,屬重度貧血,氣色相當差,且體力不好,走沒幾步路,就喘個不停。因經濟條件不好,無法自費施打紅血球生成素,但所幸健保給付已修改規定,讓她得以接受治療,施打二個月後,整個人氣色明顯好轉,現在早上下午還能接送孫子上下課。

腎臟病友易惹貧血、心血管疾病上身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主任兼腎臟內科主任郭豐吉表示,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高達九成併發貧血,不治療恐影響預後,加速腎病惡化,甚至有致命風險。針對慢性腎病第五期嚴重貧血病友,健保已經給付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有助提升生活品質、改善預後,延緩慢性腎疾惡化,是一大福音。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與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相當,約占10%左右,全國患者超過兩百萬人,其中大部分病友並未長期追蹤治療,不少人容易發展到末期腎病,這也是台灣洗腎比率世界第一的主因。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五期,越到晚期,心血管病變風險越高,臨床統計,心血管疾病為末期腎病患者死因第一名。

「腎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互為因果關係。」郭豐吉主任說,腎臟是排泄、維持身體平衡的器官,可排除多餘的鹽分及代謝廢物。一旦腎功能不佳,體內累積鹽分與水分過多,就容易產生高血壓,血壓越高,腎功能下降越快,兩者惡性循環。

腎性貧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應及早對症治療

貧血也是慢性腎臟病患重要的併發症之一,臨床顯示,腎性貧血患者容易出現頭痛、頭暈、心悸、心絞痛、臉色蒼白、四肢無力、怕冷、疲勞、呼吸急促、運動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症狀,生活品質當然極差。

如何改善腎性貧血?郭豐吉主任指出,首先應找出貧血原因,通常腎功能不佳者,腎臟無法製造紅血球生成素,而紅血球生成素是骨髓造血的訊號,因此,患者需接受血液檢查,觀察血球體積大小、病人體內鐵及維他命的儲存量是否足夠,然後對症治療。

施打紅血球生成素 助改善貧血症狀、延緩腎疾惡化

郭豐吉主任表示,若能針對貧血原因及早對症治療,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患者活動力將明顯獲得改善,提高心血管功能,減輕心臟負荷,增加食慾,而慢性腎病的惡化可隨之延緩。以黃女士為例,在接受紅血球生成素治療後,活動力變好,現在經常參加社區活動,跟家人到處旅遊,不再整天唉聲嘆氣。

腎病患者易合併貧血症狀,郭豐吉主任提醒病友應定期抽血檢查,第三期患者至少每半年一次,第四期患者建議三個月一次,第五期最好每個月都檢查腎功能及貧血狀況,適時介入調整,患者應配合醫囑,不要擅自停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8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腦疲勞指數過高 嚴重影響生活勿輕忽上班時若有同事提醒你恍神了、注意力不集中;下班回到家,老婆嫌棄你床上辦事不力,老愛喊累;有這些症狀的民眾要小心了!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提醒,有這些現象時,很有可能是你的大腦發出疲勞警訊了,長期不改善恐讓專注力下降,影響生活及人際關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1名年約30歲的沈先生,工作常需搬重物,某日搬運時察覺手不自主抖動,後來手抖到字都無法寫,連腳也開始抖、走路遲緩不穩,開始出現頭暈、疲累等症狀。求診後發現沈先生的弟弟曾被診斷威爾森氏症,具有家族病史,檢查後沈先生確診為罕見的威爾森氏症,藥物治療後病情穩定,持續回診追蹤。威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癌症基金會於日前舉辦第十一屆十大抗癌鬥士頒獎典禮,會中並發表「癌症e學苑」網站,以提供不受時間及地域限制的癌友服務。該網站建置了癌友線上學習平台—數位教學e-Learning及「台癌e照護」APP。透過「癌症e學苑」互動頻道、癌症線上講座等,癌友和家屬可以依照自己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牙科根管治療目前可透過顯微鏡協助,有效提升治療成效;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紀智文指出,在美國的牙髓病科訓練中,顯微鏡的訓練已被列為必修,透過顯微鏡的多片組鏡片和同軸光的光源技術,幫助手術過程中,細膩的放大影像且提供足夠景深和光源,可有效提升治療的精細度和預後。顯微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