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肺癌年齡逐年下修 藥物選擇更須面面俱到

晚期肺癌年齡逐年下修 藥物選擇更須面面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對肺癌研究越來越透徹,患者使用藥物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到底標靶藥物治療該如何選擇,醫師提醒,並不是使用最新藥物效果就最好。除了患者本身治療意願外,如何接續使用標靶藥物,進一步達到最長治療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六十歲的林先生罹患晚期肺腺癌,在腫瘤細胞驗出EGFR突變後開始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療程中增加抗血管新生藥物,以雙標靶方式將癌細胞控制得很好,使用近兩年後產生抗藥性,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目前持續治療成效頗佳。

晚期肺癌年輕化 標靶藥物順序成重要議題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暨一般醫學科主任徐培菘醫師表示,近十年來被診斷為晚期肺癌的患者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抽菸等危險因素已不再是造成肺癌的重要因子。研判除了與遺傳性基因有關外,環境中致癌因子增加等多因性的因素,讓醫界對於肺癌的產生一直都無法有明確答案。

但是隨著科學界對於肺癌越來越了解,研發的藥物也越來越多元,特別是標靶藥物問世後,讓醫師有許多武器可用。徐培菘醫師說,目前標靶藥物已經有第一、二、三代,因此考量如何使用現有藥物組合與順序,讓患者得到最長的口服標靶藥物使用期與整體存活期,是醫師與患者非常重視的議題。

標靶藥物接力 延長存活期

最新的GioTag跨國大型研究,收案全球10個國家(包含台灣)晚期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結果顯示,於第一線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產生T790M突變後再接力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可延後化療時間,並有效延長標靶藥物治療時間超過三年,整體存活期更可達將近四年。

徐培菘醫師說,第三代藥物使用還在累積治療經驗,且若治療出現抗藥性,患者就必須回到化學治療,相較之下,臨床醫師們對於一、二代標靶藥物使用上更為熟悉;去年剛發表的最新台灣健保資料庫大數據分析顯示,第二代標靶藥物使用時間顯著長於第一代,而以他自己的臨床經驗,若患者使用雙標靶藥物治療,能有機會再延長標靶治療時間。

如何選對標靶藥物 醫師推醫病共享決策

到底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做整體最佳治療策略,徐培菘醫師建議,要充分與患者溝通所有治療選項,透過醫病共享決策的方式,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通常年紀較大的患者會優先考量副作用,而比較年輕的患者,就會以最長的存活期為最大考量。

徐培菘醫師強調,肺癌的治療已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最適合的藥物。而未來藥物選擇將會更多,治療上仍是會以拉長整體存活時間為首要目標,標靶接力治療可提供拉長存活期的選項之一,更有機會等到新藥物上市,爭取更多未來的治療機會。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大到開刀,小到拔牙,一般人多少有麻醉經驗,然而麻醉絕對不只是讓病人「不痛」或睡著,麻醉過程中,其實存在許多致命風險;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張國安醫師指出,降低麻醉風險,民眾在手術前應詳述病史、飲食、生活習慣,並和麻醉醫師詳細溝通,降低麻醉風險。麻醉皆有風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1項新的研究表示,睡眠問題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以及其他腦部疾病的風險,研究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Neurology)上。   研究對象為中國487,200人,平均年齡為51歲且無中風或心臟病史。主要調查他們是否有每周3次(含)以上的入睡困難,導致睡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糖尿病病患人數突破220萬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最新「糖尿病醫病認知度調查」發現,十年以上的資深糖友,對致死率最高共病—心血管疾病的關注度,隨著罹病時間越長而越低。糖友怕「看不見」 但最多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糖友因擔心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日前一名4歲女童被熱豆漿潑灑全身,造成大面積燙傷,且女童祖父當下不當用米酒偏方降溫,使許多醫師當擔憂。馬偕醫院外科部長董光義指出,燙傷當下先別急送醫,應先「沖、脫、泡、蓋、送」,強調應用室溫的水沖15分鐘,過程中可疑除衣物,後續再泡15分鐘,若處置得當,可以減少住院天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