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過半腎友正值勞動黃金期 世界腎臟日籲重視腎友工作權

過半腎友正值勞動黃金期 世界腎臟日籲重視腎友工作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重視腎友工作權!台灣腎病照護品質優良,不過半數腎友仍值工作年齡,卻因透析治療影響個人就業競爭力,也感受社會對透析病友工作能力等種種誤解。響應2021年世界腎臟日「全民參與 積極面對腎病 活出精彩人生」,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攜手桃園市政府、台灣腎臟醫學會及兩大病友團體與民間企業代表百特醫療攜手為腎友發聲,盼提升全民支持及以關懷取代誤解。

台灣腎病照護品質優良 維持腎友就業競爭力為下一步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根據2019台灣腎病年報指出,透析盛行率有逐年攀升趨勢,其中半數透析腎友年齡低於65歲,正值勞動黃金期,若因治療中斷生計恐造成家庭負擔外,也將成國家勞動力缺口。

黃尚志呼籲:「除提升大眾預防與關注腎臟疾病外,以病患為中心,重視透析腎友的工作需求及治療方式對工作的影響為重要下一步。」

三大腎友團體聯合發聲 盼社會創造友善工作環境

為了解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工作影響狀況,中華民國腹膜透析病友協會、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及桃園市腎友協會聯合針對30-64歲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進行「2021年度全台透析病友就業意願調查」,共蒐集390份有效問卷。問卷結果顯示:

●6成腎友因透析治療感到壓力,其中經濟為最大壓力源。

●7成腎友認為透析治療影響自身就業競爭力,逾3成腎友自透析後離開職場。

●透析後無持續就業腎友中,超過4成仍有就業意願,主因為「具經濟壓力」、「盼藉由工作充實生活」等。

●透析後持續就業的腎友中,超過四成腎友表示治療後薪資下降,逾三成幅度高於兩萬;且超過四成腎友治療後工時縮短。

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及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蕭志忠共同表示:「重視透析對腎友工作競爭力的影響,有助提升腎友就業率,並可相應擴充健保財源、減輕家庭照顧負擔,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皆有正向影響。」

受時間影響因素較小 居家腹膜透析助腎友提升就業率

黃尚志說明,目前我國透析治療人口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比例約9比1,前者需定期前往醫療院所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每周需至醫療院所至少三日;後者則可在家中或適合透析的場所,視疾病狀況安排時間自行操作。

吳鴻來表示:「腹膜透析治療保留腎友更高的自主權及可運用時間,且無須經常回診醫療院所都是其優勢。」將有助解決影響腎友就業的痛點「時間」,幫助腎友提升就業競爭力。

友腎之都桃園市 百特發起「為腎友而騎」公益活動

社團法人桃園市腎友協會理事長劉克勤指出,「以分區統計結果顯示,桃園市透析患者七成未因透析治療而受到影響,相較於其他縣市高出一成比例,而在工作變動與收入減少的影響也相對較低。」顯示政府對於透析患者的照顧與扶持有成,實為友腎之都。

除了政府及病友團體外,百特也共襄盛舉,透過舉辦「為腎友而騎」公益活動提升大眾關注,百特醫療總經理黃家駒說明:「重視腎友及醫療從業人員的需求,持續創新與推進一直是百特的使命。」盼本次的公益活動能號召全民一同陪伴腎友積極面對疾病。

林口長庚 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創造雙贏

專業醫療人員輔佐進步的科技更是不可或缺,林口長庚自2019年開始推動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藉由優化醫病共享決策流程,使病友更了解透析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迄今已成功輔導數百位腎友透過居家透析自我照護維持日常生活,降低謀職中斷率及經濟衝擊。

計畫負責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田亞中說明:「計畫有效提升腎友自我照護能力,使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影響衝擊降到最低。」吳鴻來則感性表示:「謝謝各界的共同努力,讓腎友對工作的需求得以持續受到關注。」期盼社會大眾包容與重視,讓腎友就業需求可被持續重視,創造個人、家庭及社會共贏。

【延伸閱讀】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如何選? 醫師這樣分析

新冠疫情免群聚 腹膜透析在家洗!雲端醫療很方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尿失禁的狀況,很多人都以為是上了年紀才會發生,事實上這是不分年齡與性別的病症,甚至不少年輕女性也有這樣的案例。但很多人因為羞於啟齒不敢就醫,反而延誤治療。已造成生活困擾就應就醫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珵醫師表示,門診上就有舞蹈老師因為尿失禁而影響工作,也有中年婦女因為病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父母為迎接小生命來臨,總是盡所能地採買及準備,包括為寶寶打造一個溫馨且舒適的嬰兒房。但有些新手父母對寶寶照顧有著不正確的觀念,如為了方便照顧而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怕寶寶著涼於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及以填充娃娃、玩具等佈置嬰兒床,都會提高寶寶嬰兒猝死或窒息死亡的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40歲許女士有乳癌家族史,但因工作忙碌,經常忽略定期篩檢,直到摸到左側乳房有硬塊,驚覺大事不妙,赴醫確診已是乳癌第三期,醫師建議採取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卻出現類更年期症狀,她為此相當困擾,經透過中醫癌症調理,大幅緩解不適的副作用,也改善精神與體力,更有動力衝刺事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5)日上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會議,因應新冠患者人數遽增,醫院病床數可能不夠用,台北市與新北市可以調整病房1室多人,需要長期洗腎病患則統一收治在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與三總松山院區。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台北市與新北市確診病患不斷增加,醫院1人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