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防骨鬆 物理治療師教你存骨本從「這招」開始 

運動防骨鬆 物理治療師教你存骨本從「這招」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50歲後女性約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骨鬆,尤其許多銀髮族因骨鬆導致髖骨骨折後,佔50%無法再恢復行走,更有約20%在六個月內死亡,不得輕忽嚴重性;物理治療師李尚澤指出,因此要有效預防骨鬆,平時就應養成運動習慣,當運動時肌肉處於收縮用力狀態,就會使骨骼中形成壓力,促使骨質變密。

健走注意姿勢及步態 避免運動傷害

但未有運動習慣者若突然開始運動,容易使身體一時間無法負荷,這時可嘗試從健走開始;李尚澤物理治療師表示,健走時間長加上隨著速度加快,強度也較高,有效達到運動效果,但要注意,健走時應矯正姿勢及步態問題,包括避免膝蓋過度挺直、小腹微收,手肘微彎、主動向前擺動等,最重要還得挑選合適的健走鞋,才能幫助達到矯正效果,預防運動傷害。

挑選健走鞋有撇步 助健走步態更正確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進一步解釋,在挑選健走鞋時,要注意護跟、鞋底、鞋身、鞋墊等關鍵,像是護跟要夠硬,才能減少腳跟落地時的晃動,在鞋底上,則挑選折起來有彈性或是折不太動,並有鞋頭前翹等設計,以保護走路過程中折動腳板的行為,至於鞋墊上則可透過動態足壓量測後,依步態特徵半客製化鞋墊,幫助健走時步態更正確。

透過運動增肌肉量 有效降低骨鬆風險

此外,除了健走,也可透過適量的重量訓練,幫助身體增加肌力、肌耐力及心血管系統,但許多銀髮族較不偏愛重量訓練,這時可善用彈力帶,隨時鍛鍊全身肌肉;李尚澤物理治療師提醒,只要循序漸進,養成運動習慣,幫助身體增加肌肉量,就不用擔心骨鬆再找上門。

【延伸閱讀】

小心面膜選錯!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惡化

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

眉開生運 年前植眉詢問度大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016年12/1~12/4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由台灣擔任主辦國,邀請亞洲、大洋洲地區等22個國家參加,超過60位國內外學者、專家演講,互相交流周產期醫療照護最新發展與趨勢。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大會主席李建南表示,台灣周產期照護水準高,每年僅10至12名產婦因生產而死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寶寶的出生,原本是全家人最高興的日子,但是新生兒卻有可能發生周產期窒息,因而可能出現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所幸目前有低溫療法可提供治療,以改善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後遺症的嚴重程度。 周產期窒息 會出現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謝武勳表示,新生兒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癌症連續33年盤踞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11分24秒即有1人死於癌症,且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約9~10萬人,全臺約有逾60萬名癌症病人,因此,除了醫療資源與量能需要加強投注發展,如何提供患者兼具品質及舒適性之醫療環境也很重要。 全面性的整合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台灣大腸癌人數每年約15000例,胃癌人數每年約發生3700例,胃癌及大腸癌是好發於腸胃道的癌症,但是你聽過胃腸道基質瘤嗎?長在哪裡?有哪些症狀呢?雖然「胃腸道基質瘤」也是好發於腸胃道的惡性腫瘤,但到底該歸類為腸癌還是胃癌呢? 「胃腸道基質瘤」症狀不明確 易與一般腸胃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