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以病人為中心 北醫打造世界級癌症大樓

以病人為中心 北醫打造世界級癌症大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癌症連續33年盤踞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11分24秒即有1人死於癌症,且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約9~10萬人,全臺約有逾60萬名癌症病人,因此,除了醫療資源與量能需要加強投注發展,如何提供患者兼具品質及舒適性之醫療環境也很重要。

全面性的整合照護

日前北醫進行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大樓」動土典禮,以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癌症治療基地,立足國際為目標。臺北醫學大學閻雲校長舉例,癌症特別門診上午安排頭頸癌,下午則安排乳腺癌門診,一名病人可以同時獲得內、外科、影像學、病理、放射治療科等檢查診斷,最後再由醫師向病人彙報結果,患者不用再為了看診連日奔波,透過全面性的整合性照顧,讓患者獲最佳照顧及資源。

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師制度

北醫大更率先引進國外「癌症領航護理師(Navigator)」制度,以病人為中心,醫護人員不僅陪著患者一同面對癌症,並時刻追蹤、瞭解患者離開醫院後的需求,隨時提供諮詢服務。

病人心情放鬆治療 效果相對佳

罹患乳癌的阿玲(化名),過去看西醫經驗不佳,也堅持不做化療,但因為拗不過家人,勉強赴臺北癌症中心就診,醫師知道大致情況後,開口第一句就問阿玲的想法。阿玲說,之前從來沒有醫生問過她怎麼想,都是直接指定要她做化療,不容反駁,因此最後,她也不與醫生說話了,但臺北癌症中心的醫師從不勉強她,也因此,她心情會較放鬆,也信任醫師,治療效果相對佳。

患者與護理師建立深厚情誼

閻雲校長說,當病人抗拒化療時,堅持進行對身體康復不見得有用,因此,臺北癌症中心會要求Navigator儘量蒐集患者的資料,不僅是健康相關,包括生活起居、心情狀況,都是提供醫師治療參考的重要依據之一。而Navigator如同癌症中心單一窗口,持續追蹤患者病情,並即時提供患者協助,不僅醫療方面資訊,甚至關照患者的生活大小事,許多患者和Navigator因此建立深厚情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2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對的食物就是最好的營養補給品 前一陣子,某位知名歌手代言的雞精廣告,在各大電視台強力放送,強調雞精的營養能補充身體能量、提高學習力,相信許多家長看了廣告之後不免心動。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希望自己孩子的大腦更聰明、功課進步,許多家長常不惜血本買下營養補給品;而現代人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飲...

閱讀詳情 »

常常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 生活習慣及飲食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很多人因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時,閒暇時喜歡呼朋引伴去吃大餐,感覺上好像是在犒賞自己,其實是一種傷害身體的行為。以台灣上班族普遍的生活習慣來看,經常外食、缺乏運動、長期待在冷氣房裡,身體抵抗力會越來越弱,容易疲累也經常感冒。為了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門診有位媽媽扶著疼痛難耐、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阿嬤說:「郭主任,長皮蛇後再打疫苗有沒有用?我現在打有沒有用?」 七大疫苗 建立成人保護力樂生療養院社區醫學部郭紋翠主任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問世,讓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再度受到關注。疫苗的施打應由專業醫師針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年期間許多人都會聚在麻將牌桌上摸個幾圈玩通宵,年後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臺北醫院復健科吳政哲主任表示,熬夜不但傷身、睡眠不足,在春節過後常見門診有許多病人因為久坐未變化姿勢、出現肩膀與腰部疼痛、下背痛復發,甚至痠麻及引發肌肉筋膜發炎。長戴護具未肌力訓練 當心核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