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腸癌治療新選擇:生物相似性藥

晚期腸癌治療新選擇:生物相似性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逾39年,其中發生率最高的為大腸直腸癌,台灣近來一年有超過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天有41個人罹患大腸癌,且發生率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外科歐金俊主任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病患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現象,因此容易輕忽,約每四位就有一位病患確診時已進入晚期,且好發年齡約在60-70歲左右。

腸癌患者多高齡 擔憂成家中負擔而不願接受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末期大腸癌患者也能透過「接力治療」大幅延長存活期,使用第一線至第四線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高達近兩年半,晚期病患仍可維持生活品質。但在治療期間,晚期患者除了要面對無法改變的疾病、失去控制的生活與死亡的恐懼外,同時也擔憂自己成為家人及社會的負擔,而深感愧疚。歐金俊主任說明,大腸癌末期第一線標靶療程健保部分給付,但第二線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療程則需患者自費治療,而患者多為老年人,醫療保險可能都已經到期又無經濟能力,深怕拖累家人而不願意接受治療…。

在歐金俊主任診間中,去(109)年就曾有位69歲腸癌末期患者,在面臨第二線用藥選擇時,剛好遇上Covid-19疫情之際,擔心兒子貿易事業受到影響外,更害怕自己也變成孩子壓力來源,治療態度開始變得消極。歐主任經評估後建議患者可以選擇安全及療效相同的「生物相似性藥」作為第二線標靶藥物,不僅能得到治療成效,還可節省約30萬的療程費用,減輕不少經濟負擔外,大幅提高患者治療意願,讓家屬安心許多,至今已經使用將近一年,患者病情相當穩定。

生物相似性藥提供患者治療新選擇 減輕療程費用獲得相同成效

歐金俊主任解釋「生物相似性藥」與學名藥是不同的,當原開發廠生物製劑如標靶藥物的專利期過後,其他具備製造生物製劑技術門檻的藥可以參考原開發廠生物製劑的分子結構特性,並利用現有數據,研發生物相似性藥。同時必須透過臨床試驗確認兩者具有相同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因此生物相似性藥可以節省醫療成本下,仍然提供高品質的治療。在腸癌末期治療中,不但能夠避免第一線藥品健保給付結束後,患者因龐大藥費而中斷治療,也助於減輕政府整體醫療支出,讓有限醫療資源能夠幫助更多的患者,永續健保經營。


【延伸閱讀】

你該知道的新醫學名詞 - 生物相似性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協助多重疾病住院 全台30間醫院推整合醫療五年前罹患氣喘的小瓊,原在胸腔科門診治療,經篩檢後發現罹患大腸癌,須得接受多科醫療治療,醫院便安排住院全人整合醫療服務,透過醫療團隊結合直腸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麻醉科、胸腔科等不同科別共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據原住民族委員會資料公布,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原住民族的第三大主要死因,而肝和肝內膽管癌則是第二大癌症死因。目前原鄉地區民眾接受C肝藥物治療的情況普遍仍低,究其原因可能與原鄉地區C肝診斷、治療等醫療資源較不充份、交通不便及民眾健康意識自覺度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洗澡用沐浴乳洗身體,馬上清潔溜溜,但消基會調查發現,市售沐浴乳高達近5成添加防腐劑,體質過敏者使用容易過敏。不過,皮膚科醫師指出,坊間沐浴乳通常都會添加含有抗菌成份的防腐劑,只要清洗時間不超過3分鐘,都不致於過敏,使用時注意不要過度搓揉皮膚,以免造成肌膚乾燥。抺上沐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教育孩子如廁雖然對很多家長而言極具挑戰性,但只要多一些耐心與等待參與,一樣可以讓孩子容易上手。專家表示,通常自主如廁的學習,女孩子控制能力較佳,會學習得比男孩子快。1歲8個月至2歲大最佳時期 可開始教導孩子自己上廁所育兒專家林芝鈴說明,在孩子1歲8個月至2歲大期間,是孩子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