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普悠瑪撞擊大,胸腹、頭顱內出血,致死率高!第一時間急救這樣做

台鐵6432次普悠瑪列車,於21日在蘇澳新馬車站出軌翻覆,造成嚴重傷亡。目前已知有18人死亡、187人受傷,仍有許多傷者正與死神拔河。急診科醫師表示,尤其受到劇烈撞擊下,最擔心胸腔、腹腔、大血管,以及顱內等內出血狀況,若急救不及,致死率很高。當意外不幸來臨時,第一時間可以透過簡單自我防護,減少傷害、積極保命。

普悠瑪撞擊大,胸腹 頭顱內出血,致死率高!第一時間急救這樣做

醫師表示,當意外不幸來臨時,民眾第一時間可以透過簡單自我防護,減少傷害、積極保命。(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事件情況)

意外事故不幸發生怎麼保命?趴臥護住頭部、加壓止血是關鍵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醫師表示,當面對意外事故發生的當下,想要減輕傷害的發生。建議民眾應在第一時間尋求掩護,採取趴臥姿並護住頭部,來減少掉落物、撞擊的發生,以保障自身安全。

等到事故結束後,則可適度檢視自身的身體狀態,若有撕裂傷、挫傷鈍傷等外傷、出血問題,建議第一時間儘速直接加壓止血;或善用領帶、衣物等工具自製簡易止血帶,來減少出血的狀況。尤其是大面積骨折,如大腿骨骨折造成出血者,由於此類傷者出血十分快速,因此在第一時間一定要做好止血動作。

自身安全無虞 「叫叫ABC」確認身邊民眾狀況

若意外發生後,檢視自身狀況受傷不嚴重者,則建議可以「叫叫ABC」的原則來確認身旁民眾狀況:

●「叫(檢查意識)」:呼叫病患,以確定傷患有無意識。

●「叫(求救)」:快找人幫忙,打119。

●「A(Airway)」:保護頸椎,暢通呼吸道

● 「B(Breathing)」:檢查呼吸,沒有呼吸,一律吹2口氣,每一口氣時間為1秒。

●「C(Compression)」:如果沒有脈搏,CPR的第一個步驟是胸部按壓,速度要快,每分鐘至少按壓100次,下壓深度至少 5公分 。

普悠瑪撞擊大,胸腹 頭顱內出血,致死率高!第一時間急救這樣做

為避免加劇其症狀,針對這類疑似內出血的患者,第一時間不建議再任意移動傷患,由專業救災與緊急醫療救護團隊搜救後,根據傷勢,盡速送往適當醫療院所急救。(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事件情況)

傷患失去意識?小心,嚴重內出血1小時內未開刀致命風險高

如果進行上述方式,發現身旁民眾疑似有生命跡象不穩定的情況,就要當心其可能有內出血的問題;也就是指人體腦部(顱內)、大血管、肺臟、腹腔等臟器因劇烈撞擊有出血的狀況,在外觀上難以肉眼方式看出問題。為避免加劇其症狀,針對這類疑似內出血的患者,第一時間不建議再任意移動傷患,而應由專業救災與緊急醫療救護團隊搜救後,根據傷勢,盡速送往適當醫療院所急救。

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嚴重內出血患者若1小時內未儘速就醫、送至醫院開刀或其他緊急處理,致命風險相當高。因此若有傷者有上述情形,第一時間旁人應立即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協助,將其儘速就醫救治為佳。

防嚴重腦震盪 48小時內出現2次劇烈嘔吐,有神經學症狀別輕忽

除了以上原則外,馬惠明醫師也提醒,若民眾發現意外後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切記多加留意。雖然,一般來說,輕度腦震盪只要適度休息多無太大疑慮。但值得注意得是,若患者傷後48小時內出現2次劇烈嘔吐,或是伴隨有下列問題:意識模糊不清、失憶、昏昏欲睡、口齒不清、頸部疼痛、手腿無力麻木等相關神經學症狀,就應當心可能是嚴重的腦震盪,最好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2/689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境外肺炎持續確診,今(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3名本國籍與1名菲律賓籍民眾,分別由法國、英國、德國、菲律賓入境,3名國人在回國前都有出現身體異狀,菲律賓籍民眾則持有3日內病毒檢驗陰性報告,分別在入境與檢疫期滿前採檢確診,目前已在醫院隔離治療中。 指揮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今年8歲的小玲因為一連好幾天流鼻血,且四肢開始出現佈滿紅色斑點和局部不規則的瘀青,趕緊送急診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數目極低,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因而住院接受治療及觀察。經服用類固醇後,症狀消失,血小板恢復到正常數值,目前平安出院,僅須定期回診追蹤。 中國醫藥大學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飲食不健康、身體活動量不足、吸菸與喝酒,這些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非傳染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如果能夠攝取6大類食物,並養成少油、少鹽、少糖等飲食習慣,配合運動,就能有效預防癌症及慢性疾病。 什麼是正確均衡飲食?國健署提醒,依照現行健康飲食指引,每日飲食中,糖攝取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平約每四人就有一人肥胖!肥胖病人若合併第二型糖尿病,可稱為「糖胖症」;這類病人如果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容易併發心血管、腎臟病等疾病。肥胖導致糖尿病 微創胃繞道手術成功降血糖53歲的彭先生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媽媽和姊姊都是資深糖友,他在10年前也檢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