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智慧醫療「心」價值 從治療到健康管理

匯流新聞網記者呂建德/台北報導

智慧醫療時代的來臨,讓現在的醫療產業,由1970年代的單純的疾病治療,發展到現階段開始注重保健與預防的醫學觀念,以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溫紹群指出,隨著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的興起,透過AI來進入生技醫療領域,並聚焦於預防醫療的重要性明顯成長。生技醫療產業與科技產業透過跨界創新合作,發展有同理心的AI醫療方案,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心」價值的重要關鍵。

根據勤業眾信《2019醫療照護產業展望》報告研究結果,在未來醫療體系下,有科技應用的輔助,相信在2040年醫生的角色將會持續轉型,朝向維護病患的健康為主。醫療資訊的傳播與科技發達,也可以為病患量身打造醫療措施,快速掌握病患狀況並提供更有效的醫療建議,藉此提高醫療精準度,也降低資源的浪費。

溫紹群表示,未來醫療體系需要更專注的是病患本身,藉由新興科技的導入,可將醫療場所由醫院延伸至家中,更可藉由遠距離看診等方式,來縮短需要緊急醫療狀況的時間,也可以更加落實預防醫療的概念,以達到降低醫療照護成本和提升醫院營運效率的目標。

照片來源:勤業眾信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藥界新創舉!瑞士製藥商「諾華」攜手微軟 研發人工智慧製新藥

美「電子煙害」通報衝破千例、18死 連英國也報導首例致死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哈佛神經科學家、暢銷小說《我想念我自己》作者莉莎・潔諾娃寫給每個人的記憶全書,破解我們對記憶的許多誤解與迷思,並提供保健記憶的簡單方法。 如果大藥廠明天推出一種可以改善記憶力,並顯著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的藥,你會想要嗎?你願意付多少錢?其實這種藥已經有了。它就叫做睡眠。 假設每晚沉睡8小時,人類一生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長輩出現3症狀,小心肌少症危機已經上門了!醫師提醒,只要家中長者開始出現有以下3大明顯症狀:握力下降、行走遲緩、起身或爬樓梯困難,甚至快要跌倒,均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早期症狀,應及時尋求醫師協助,進行諮詢和診斷;尤其門診觀察,近來因為躲疫情,不少老人家活動量大幅減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還沒丟掉手上那根菸嗎?國健署今(5)日公布最新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結果,有近4成曾經吸菸者目前已不再吸菸(整體36.7%,男性36.6%,女性37.2%),其中最主要戒菸原因為改善健康、怕生病、怕老、怕影響懷孕等健康因素,占比超過5成,其次才是家人及同儕因素。醫師提醒,...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被檢查出心雜音,是不是就有心臟病呢?爸媽先別緊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呂馨詠解釋,在沒有症狀且正常成長的孩子身上,多數可能是生理性心雜音,也被稱為正常的心雜音,只是一種血液在心臟腔室或心臟旁血管快速流動所造成的聲音,因此多在平均心跳較成人快的嬰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