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暈眩無力 小心脊髓發炎

暈眩無力 小心脊髓發炎

暈眩不只是內耳平衡出問題,也可能是脊髓發炎引起,甚至是免疫疾病徵兆。署立桃園醫院日前接獲一名五十歲女病患,從早晨起床頭暈,到傍晚嚴重成半身無力,檢查發現頸部脊髓已嚴重發炎,所幸及早治療,否則恐終身癱瘓。

大意不得

暈眩該婦人除長期睡眠不足外,身體都很健康,病發當天清晨她一起床,突然感覺天旋地轉、前額頭痛,後來開始視力模糊,一直撐到下午,竟下肢無力站不起來,才警覺送醫。

暈眩無力 小心脊髓發炎暈眩無力 小心脊髓發炎

治癒後須終身追蹤

由於婦人只有靜臥時症狀才減輕,且沒辦法起身、解不出尿,胸部以下的感覺也逐漸減弱,雙腳失去反射反應,與一般眩暈不同,因此收治住院。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婦人頸段脊髓完全腫脹,呈現急性橫斷性脊髓炎,經類固醇治療八天後才順利出院。此個案預計發表在明年的《台灣耳鼻喉科醫學雜誌》上。
橫斷性脊髓炎若發生在越上段的脊椎,後果就越嚴重,如發生在延髓,就會危及生命,婦人的急性橫斷性脊髓炎若沒治療,繼續發炎水腫,最後神經就會受壓迫壞死,暈眩造成永久性半身癱瘓。此外,橫斷性脊髓炎演變成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達一成一,婦人須終身追蹤。

觸痛覺異常莫輕忽

暈眩橫斷性脊髓炎常見症狀為視力模糊、肢體無力、觸覺與痛覺異常,且整條脊椎都可能發生,若排除感染因素、暈眩症狀又反覆發作逾兩次,要小心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症。
指橫斷性脊髓炎發作後四小時到二十一天,暈眩會進展到最嚴重地步,且急性發作時會下半身無力,若是內耳平衡疾病,則會因劇烈嘔吐、電解質失衡而全身無力,民眾可依此初步判斷;他也提醒,暈眩很常見,但鑑別診斷很複雜,如未經診斷就自行買藥吃,容易延誤治療時機。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長時間口罩不離身,「豆花一族」的人數明顯增加,讓痘痘貼成為熱銷商品,不過,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提醒,含藥痘痘貼無法治療青春痘,也無法緩解發炎,建議做好清潔,避免熬夜,少吃高油、高熱量食物,才能遠離痘痘風險。 依照食品藥物管理署法規,痘痘貼屬於一般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5例新冠境外移入,除1名法國籍個案(第988例),是第982例接觸者外,第989例本國籍男性是第2例戒送回台個案,在看守所居家檢疫採檢確診,機上接觸者匡列14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989例是本國籍50多歲男性,2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5例境外移入,當中第988例50多歲法國籍男性,確認是第982例在台灣同事,2人在台都約2個月,指揮中心初步判斷應都在法國感染後入台,但也難釐清是否雙方相互傳染。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988例是第982例同事,今年1月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臺灣出生率降低,每個新生兒都讓父母如獲至寶!然而,剛抱回家的寶寶,怎麼白嫩的皮膚漸漸變黃?此時,新手爸媽通常會慌了手腳急送醫,經檢驗後才知道是「新生兒黃疸」。光照治療非陽光、日光燈 特定波長與高強度藍光才有用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問題,因為體內非結合性膽紅素濃度增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