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暑假孩子沈迷網路遊戲怎辦? 當心看不見的心理危機

▲就臨床心理的角度來看,網路成癮僅是青少年問題的冰山一角。(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暑假發現孩子沈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國內臨床心理師提醒家長,就臨床心理的角度來看,「網路成癮」僅是青少年問題的冰山一角,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沉迷網路,逃避現實生活、人際、學業?背後未被滿足、需要被協助的心理需求才更該被注意。

小六升國一的暑假,小均(化名)被媽媽發現花很長的時間在玩網路遊戲,當下沒有限制,一路到國二,小均幾乎不睡覺,日夜顛倒沉迷網路世界,且對同學出現敵意、看到同學在聊天就覺得在說自己壞話,因而被父母帶往就醫,醫師評估已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情況,必須接受藥物及心理師治療。

台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許雅惠表示,治療過程發現,原來小均感受自己長期被忽略,加上成績不佳,導致低自尊,這才選擇網路世界逃避現實,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並聯合父母、學校老師,陪伴其找到興趣與抒壓管道,花了一年時間,順利脫離網路的禁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已正式將網路遊戲障礙症列為精神疾病,根據統計,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盛行率約3.1%,較西方國家高,若以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盛行率來看,更高達20到30%。

許雅惠指出,電子產品的高強度聲光刺激易造成腦部不穩定,太早接觸電子產品的孩子,容易因此影響生活,輕則失眠,重則情緒失調出現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對人有敵意等。

許雅惠說,課業挫折、人際關係、同儕霸凌、家庭失去功能、低自尊、情緒困擾、衝動控制差、自我認同等都是少年常見的心理需求,網路世界對於孩子,能夠隱蔽現實,成為躲避困難的處所,時間一久,有些孩子會不願意面對現實壓力,選擇沉浸在虛無世界裡,扮演自己想要的的角色。

許雅惠強調,臨床上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患者,認知指的是想法上的調整,必須讓患者自己覺察到問題的行為,並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使其接納,才會有改變的動機。而網路成癮的預防要從小做起,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從陪伴中了解孩子的喜好,協助孩子探索各種的休閒活動。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烈日當頭,外出曬一陣子皮膚就開始發紅、發熱,若不慎曬傷該如何處理?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表示,若皮膚曬紅、曬傷時,可先局部冰敷幫助患部降溫,若疼痛感明顯或合併發燒等不適症狀時,可積極就診諮詢醫師的用藥建議。  夏日氣溫持續飆升,外出活動不慎曬傷該怎麼辦呢? 1. 可做局部冰敷,但注意不要刺破水泡,...

閱讀詳情 »

乳癌為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逾萬名婦女確診罹患乳癌、更有超過2000人死於乳癌!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劉宗瑀醫師表示,乳房是女性象徵之一,罹患乳癌對婦女來說不僅是身體健康上的危害,也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衝擊。小劉醫師提醒,家有乳癌家族病史、曾確診罹患婦癌、未曾生育或哺乳者,都可能是乳癌的高危險群...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某星期一下午,六個國高中學生圍繞在一個圓桌上。他們正在看一位精神科醫師在白板上寫下的三個字母: O-C-D。[這三個字母代表什麼意思?]精神科醫師佛克問底下學生。][強迫症。]一名12歲穿著西裝打紅色領結的男孩說。[為何強迫是種病?][因為他搞亂了我們的生活。]一名十四...

閱讀詳情 »

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長期姿勢不良,久坐又缺乏運動,從肩頸到腰背,各種痠痛問題纏身,偏偏痠麻疼痛又是最難解決的健康問題,忍受疼痛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痠麻疼痛其實可以不用忍,只要用對方法,可以大幅減緩疼痛之感。 根據臺灣疼痛醫學會調查,國人約有70萬人深受慢性疼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