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暖暖包「慢性燙傷」 醫:勿長期使用

暖暖包「慢性燙傷」 醫:勿長期使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寒流來臨,許多民眾會使用暖暖包、暖爐、電熱毯等用品取暖,若使用時間過久,小心「火逼性紅斑」。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慢性燙傷患者通常不會有感覺,可能過幾天才出現紫紅色斑塊,會告誡病人不要再使用暖暖包、火爐等用品,如果一定要使用,則盡量保持距離,症狀會慢慢改善。

使用暖暖包「慢性燙傷」 通常沒感覺

黃毓惠表示,「火逼性紅斑」通常是民眾使用暖暖包、暖爐等用品,因直接接觸或紅外線遠距熱能,產生非急性傷害。另外一些民眾在較高溫環境下工作,也可能出現職業傷害。皮膚會出現網狀的紫紅色斑塊,可能久久不消退,甚至逐漸變黑,通常病人不會有感覺。

慢性燙傷與一般燙傷有什麼不同?她解釋,慢性燙傷同樣是由熱能造成皮膚損害,也是一種熱傷害。然而只有急性燙傷才會用燙傷傷害去分類,至於慢性燙傷,因為不會立即發生,可能過幾天才會出現症狀。至於坊間有燙傷溫度和接觸時間的表格,那可能只是推測,因為不可能以人體做實驗。

不用特別治療 應停用保暖品

黃毓惠提醒,使用暖包暖包應避免直接接觸任何皮膚,應適時更換使用部位,也不要接觸太久,避免溫度太高,盡量保持距離。民眾若出現「火逼性紅斑」,通常不用特別治療,即使冰敷也沒有太大療效,應立即停止使用暖暖包等產品,皮膚自然會慢慢恢復。

此外,冬天如果沒有下雨,空氣濕度太低,會減少皮膚油脂分泌,可能產生「缺脂性皮膚炎」,皮膚出現不規則,紅色網狀的龜裂、落屑及抓痕。黃毓惠指出,這時若使用暖氣,會使濕度更加減少,加劇皮膚發炎,民眾應注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0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疾管署昨公布今年首例幼兒因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死亡的個案,患者為一名1歲半且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女童;經疾管署研判,應是感染致病力最強的血清型19A所致。醫師提醒,很多家長都誤以為等到孩子滿1歲、符合公費標準再接種疫苗就好,但事實上,疫苗接種應從出生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很多人都有吃太飽狂打嗝的經驗,但是你知道嗎?打嗝打不停,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惹禍。日前就有一名45歲的金融業女主管,因胃食道逆流瘋狂打嗝,嚴重影響工作和人際關係,最後不得不辭職在家專心「養胃」。胃食道逆流指的是胃的內容物通過胃和食道的交界,逆流進入食道的現象。發生的原因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第三例H7N9流感境外移入病例,目前病況嚴重,於醫院接受治療。追蹤同機旅客、隨行團員及醫護人員等96名接觸者,發現1名同團旅客出現發燒及倦怠,昨晚檢驗結果出爐為陰性。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22日確認一名來自中國大陸江蘇省南京市的44歲女性感染H7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名30歲王姓女子,從小耳朵就與眾不同,一對耳朵向外翻成招風耳,但卻常被同學戲稱為老鼠耳,因而對於自己的外貌產生了極度的自卑;日前下定決心以手術解決長期困擾,至童綜合醫院檢查後,確診兩只耳朵都是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招風耳,因缺乏對耳輪導致耳殼平而向外翻,經醫師進行招風耳矯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