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升3級警戒奏效! 新冠個案傳染數從15人高峰降至1人

升3級警戒奏效! 新冠個案傳染數從15人高峰降至1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本土疫情正在趨緩!今(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274例本土病例,校正回歸73名個案,單日確診人數上升347例,指揮中心強調,目前已觀察到1名感染病患,由最高可傳15個人,下降到1.02人,顯示第3級警戒發揮效用,呼籲大家一起嚴守住防線。


升3級警戒奏效! 新冠個案傳染數從15人高峰降至1人

▲今日確診病患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確診病例持續下降 死亡15例多有慢性病史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發布本土個案374名個案,當中165名男性與182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地域分析新北市171例最多、台北市122例居次、桃園市27例、彰化縣10例,其他有確診病患縣市則在10名以下;死亡個案增加15人,年齡介於60至90歲,多數都有慢性病史。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升3級警戒奏效! 新冠個案傳染數從15人高峰降至1人

▲本次新冠本土疫情趨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冠患者1傳10下降至1傳1 莊人祥:第3級防疫介入起效用


持續約2周警戒,單日新確診人數已觀察到下降趨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分析疫情Rt值,在5月17日到達最高峰,Rt值約15,1個感染病患可傳給15個健康民眾,統計至5月30日Rt值下降至約1.02,1個感染病患能夠傳染給1位健康民眾,顯示在防疫措施介入下,病毒在社區傳染力下降。


但Rt值為什麼在5月17日最高,當時確診個案數不在高峰,Rt值與常說R0值有什麼不同;莊人祥解釋,R0值意指在沒有防疫措施下,確診病患的傳染能力,Rt值在公衛防疫措施介入後,感染病患的可傳染能力,在分析中能看到,Rt值最高時,確診人數雖然低,顯示當時確診者多在社區醞釀。


升3級警戒奏效! 新冠個案傳染數從15人高峰降至1人

▲指揮中心Rt值趨勢分析。(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找出感染者有助減少社區傳播 陳時中:希望Rt值能下降至1以下


莊人祥持續說明,5月17日當時在雖每日確診病例數未如現在高,但多數都潛藏在社區,沒有就醫隔離,因此很容易傳染接觸群眾,前一陣子雖然新確診高峰,但Rt值下降,顯示感染患者都找出來到就醫隔離,大幅減少傳染群眾風險,再加上防疫措施加強,也健康人也與確診者接觸機會減少。


陳時中補充,由Rt值下降可看出3級警戒犧牲與努力有出現效果,希望能降Rt值降到1以下,第3級防疫警戒如果強度不足,就要滾動式檢討,希望能讓發病到就醫時間能夠再縮短,也減少重症發生情況,已經再購買單株抗病毒藥物,提供給符合定義患者使用,重症患者減少,對病人與醫療體系都好。


新冠本土個案累計7,321例 確診個案124例病逝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2,354例新冠肺炎通報,其中8,511例確診,分別為1,137例境外移入,7,32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21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124例死亡。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年大叔關鍵時刻「垂頭喪氣」 小心糖尿病帶來危G!
▸開Uber憋尿釀攝護腺炎 與老婆人與人的連結出現障礙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氣溫驟降,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跨年可能出現低於攝氏10度低溫。因應接下來的冷天氣,國民健康署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三高控制外,在冷氣團來襲的時候要增加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比例高? 女性荷爾蒙有影響自體免疫疾病多屬於慢性疾病,身體發炎症狀斷斷續續持續3個月以上,需要長期規律控制才能改善,例如佔比較高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都好發於20到40歲女性。國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全以祖專任主治醫師指出,女性因為有女性荷爾蒙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王家梁罹白內障 餐酒館燈光昏暗菜單都看不清偶像劇男神王家梁形象陽光帥氣,沒想到他竟是高度近視患者,大學時曾罹患視網膜剝離,近來更傳出近視度數狂飆到2000度以上,沒想到年僅三十出頭的他,居然有早發性白內障及青光眼問題,引發不少生活困擾。王家梁說,他跟朋友約去餐酒館吃晚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020年即將結束,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