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全民愛健康 營養素篇12

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全民愛健康 營養素篇12

近日網路盛傳「正午曬太陽10~15分鐘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真是這樣嗎?奇美醫院皮膚科鄭百珊醫師表示,過度曝曬在陽光下可能造成皮膚曬傷、長斑,長期而言將提高日後皮膚惡性病變的發生率!建議民眾外出時應做好防曬工作,戴帽、穿薄長袖,或是塗抹足量的防曬乳,以減少皮膚曝曬,並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材。若仍擔心維生素D含量不足者,建議可先自費抽血檢驗,確認含量過低再以口服維生素D補充,這樣才能兼顧皮膚健康與身體正常運作。

 

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全民愛健康 營養素篇12

 

近日在網路上流傳,有醫學論文指出建議在中午時段曝曬太陽,以幫助身體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來自挪威,由於北歐緯度高、日照相對少,因此作者會提出此類建議。但是在台灣,尤其是中南部,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数在中午左右(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紫外線都呈現過量級或危險級,這時候只要皮膚沒有防護的在外面曝曬超過15至20分鐘就容易曬傷,長期而言,會有皮膚光老化及癌化的問題。

 

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民眾來說,是否需要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呢?鄭百珊醫師表示,不建議民眾為了攝取維生素D而曝曬烈日之下!鄭醫師進一步說明,雖然讓皮膚接受陽光照射的確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紫外線對皮膚所造成的傷害更嚴重。

 

鄭百珊醫師提醒,即便有防曬習慣的人,仍不建議過度曝曬太陽!主要是因為民眾使用防曬乳時用量普遍不足、且少有定時補擦的習慣,亦常見某些部位漏掉沒擦(如胸前、後頸、四肢等處),使身體仍不自覺在接受日曬。再者,即使防曬乳液的係數再高,仍無法100%阻隔紫外線。根據研究指出,SPF15的產品約能抵擋94% UVB、SPF45的產品約能抵擋98%UVB;因此,即使用了足量防曬乳,皮膚仍能接觸到少量的UVB而幫助維生素D的生成。

 

此外,飲食也是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之一,如牛奶、香菇、魚類、木耳、蛋黃等都是很好的營養來源。但仍擔心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時,可先自費抽血檢驗,再使用口服維生素D來補充身體所需,但服用前最好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意見,以瞭解個人每日所需攝取量。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 鄭百珊醫師

 

延伸閱讀:

【吃出夏季好膚色】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119

【如何正確防曬】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86

【防曬品用語解讀】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98

【美白怎麼做】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56

【維生素D的功用與來源】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62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全民愛健康 營養素篇12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退休好幸福、shutterstock 數據與臨床研究上,男性更年期的案例明顯較女性少。耕莘醫院新店院區泌尿科主任廖俊厚表示,不同於女性,男性沒有停經的問題,因此較難有個更年期開始的基準時間,通常一般男性大約從40歲起,睪固酮(男性荷爾蒙)會逐漸降低。 廖俊厚醫師說,男性若想評...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剛關上門後發現忘記帶鑰匙、到超市買東西忘記帶錢包、期待好久的聚會竟然記錯時間,各種大大小小的健忘,總是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正值邁入人生的後半段,心裡不免擔心失智症是否會找上門,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失智症的發生呢?   失智人口年年增加 根據2...

閱讀詳情 »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早上來一顆B群,是許多人用來提神的方法之一。但,有些人只要一疲勞,就吃B群,這樣做真的可以嗎?   晚上不要服用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指出,維生素B群有提升免疫力,讓精神變好的效果,因此晚上最好不要吃,以免影響到睡眠。 B群在體內...

閱讀詳情 »

子宮肌瘤是很常見的婦科問題,根據臨床統計,約2成的育齡婦女會出現子宮肌瘤。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其常見症狀包括出血、經痛、腹痛,甚至可能導致流產或不孕等問題,但亦可能完全沒有症狀。若無症狀可以無需治療,但若嚴重影響生活或受孕者,仍建議積極面對處理,以改善病況。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