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更年期失眠、盜汗好難受?聰明吃黑豆、山藥,調節荷爾蒙

更年期一定得承受失眠、盜汗之苦?1名48歲的女性近年來常出現心悸、臉部潮紅、燥熱及易流汗等症狀,尤其夜間更是明顯,睡眠品質也因此大受影響。而近來失眠狀況更是日益嚴重,常需依賴安眠藥才能入睡;且時常莫名憤怒、憂鬱、煩躁不安,看什麼都不順眼。

更年期失眠 盜汗好難受?聰明吃黑豆 山藥,調節荷爾蒙

1名48歲的女性近年來常出現心悸、臉部潮紅、燥熱及易流汗等症狀,尤其夜間更是明顯,睡眠品質也因此大受影響。

由於睡眠品質低落,因此就醫尋求協助,沒想到經西醫診斷為「更年期症候群」引起,建議服用荷爾蒙治療。但因擔憂荷爾蒙可能的副作用,於是轉而尋求中醫協助,而在治療3個月後,不僅心悸、潮熱、盜汗等症狀獲得改善,心情舒暢不再感到疲倦;如今不吃安眠藥也能安然入睡,重新找回良好的生活及睡眠品質。

別小看「更年期症候群」 症狀可能持續達10年以上

到底什麼是「更年期症候群」,為何會發生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表示,「更年期症候群」的發生年齡,普遍介於45歲至55歲左右。而導致其發生的主因,主要與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導致內分泌紊亂、荷爾蒙分泌不足,進而產生一系列更年期症狀有關。

常見症狀包括:潮熱、盜汗、胸悶、心悸、暈眩、月經紊亂、陰道乾澀、頻尿;皮膚乾燥搔癢、腰痠背痛、關節痛、體重增加,以及情緒上容易感到焦慮、煩躁、失眠、憂鬱、易怒、心情低落等。

一般來說,上述症狀大多持續3到5年會逐漸消失。但仍有部分婦女症狀可能長達10年以上。西醫荷爾蒙治療以低劑量雌激素為主,但因有可能引發乳癌或是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不建議長期服用,因此許多婦女會輾轉尋求中醫治療協助。

更年期失眠 盜汗好難受?聰明吃黑豆 山藥,調節荷爾蒙

更年期症候群為腎精虧虛因而造成,可能有腎氣不足、腎陰虧虛、亦或陰陽兩虛等情形,從而影響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

中醫談更年期治療 補腎、對症調理是關鍵

至於中醫又是如何處理、看待「更年期症候群」問題呢?蔡佩怡中醫師指出,《黃帝內經》有云:「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指出女子七七四十九歲左右,因腎精虛衰會產生種種問題,也就是現代所稱的更年期症候群。因此中醫認為「補腎」為抗衰老及減緩更年期症狀的根本之法。

更年期症候群為腎精虧虛因而造成,可能有腎氣不足、腎陰虧虛,亦或陰陽兩虛等情形,從而影響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故治療上以滋腎填精為本,再依個人狀況不同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方藥,大多能緩解更年期諸多不適。

舒緩更年期症候群有撇步 牢記5飲食原則+穴位按摩

除了說明「補腎」為中醫處理更年期症候群的關鍵,並強調依照個人體質對症治療的重要性外。蔡佩宜中醫師建議,更年期婦女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牢記下列5飲食原則,搭配適度的穴位按摩,就是輕鬆自我保養、緩解不適的好方法:

原則1: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避免刺激性飲料。例如,咖啡、濃茶與酒精性飲料等影響睡眠品質的飲品。

原則2:飲食上避免燒烤、油炸、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及熱性食物。包括:羊肉、牛肉、花生、榴槤、芒果、桂圓、荔枝等,以上食物可能會使潮熱、盜汗、失眠等症狀加重。

更年期失眠 盜汗好難受?聰明吃黑豆 山藥,調節荷爾蒙

可以多食用山藥、銀杏、黃豆、黑豆、覆盆子、菇類、黑木耳、南瓜等,有助調節體內賀爾蒙的食材,輔助改善更年期不適。

原則3:可以多食用山藥、銀杏、黃豆、黑豆、覆盆子、菇類、黑木耳、南瓜等,有助調節體內賀爾蒙的食材,輔助改善更年期不適。

原則4:更年期後,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流失速度增加,建議多食用富含鈣質食物以防骨質疏鬆。譬如,牛奶製品、黑芝麻、小魚乾、吻仔魚、豆類製品、深色蔬菜等,以及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都是很好的保健秘訣。

原則5:銀耳、黑豆、山藥含天然植物性荷爾蒙,可改善更年期不適及抗衰老;百合寧心安神、蓮子清心養神益腎,二者可緩和情緒及助眠。可善用這些食材,自製藥膳湯飲食用。

◆推薦湯飲:百合銀耳蓮子甜湯。

◆推薦藥膳:黑豆山藥排骨湯。

同時,於平常閒暇之餘,搭配適度的穴位按摩,多按摩太溪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神門穴,每天每穴按摩20~30下,可緩解更年期煩躁、焦慮、失眠、潮熱等症狀;亦可每日於睡前溫水泡腳10~15分鐘,都有助更好入睡。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635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國內約有五十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其中心房顫動是老年族群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症狀,而多數的民眾對心房顫動的篩檢意識低,不了解該病可能帶來的嚴重問題。除了高齡族群外,兒童也會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若是藥物無法控制或是狀況嚴重時,則需考慮進行心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根據國外2021年一份調查,疫情期間各國因封城與戴口罩限令,導致民眾對口腔衛生重視程度大幅下降,大約兩成五的兒童沒有做到一天刷牙兩次。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由知名無糖口香糖品牌打造的照護網,與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受疫情影響,近2年來,國人口罩不離身,有些人則是樂於戴口罩,因為可以減少口臭所帶來的人際困擾。最近調查發現,年輕族群每2人就有1人口腔異味,牙科醫師提醒,找出病因,並養成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 台灣青年世代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18至30歲年輕族群中,6成5在過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健保部分負擔改革勢在必行,健保署規劃,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檢驗檢查均不再免費,超過1千多萬人受到影響。醫院協會代表3月初向衛福部長陳時中建議,慢箋部分負擔應有一致性,如果徵收,就各級醫院、診所全部都收,或是一律不收。今(16)日傍晚,衛福部正式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