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曾志偉因「尿酸高」走不了路坐輪椅!不注意「這些事」你也會尿酸高...必須看!

曾志偉因「尿酸高」走不了路坐輪椅!不注意「這些事」你也會尿酸高...必須看!

 

(翻攝自jksb.com.cn  dzh,下同)

近日,曾志偉坐輪椅照曝光,眾多媒體報導表示志偉的傷疑是因為拍攝真人秀時弄傷,不過好友譚詠麟否認:「不是弄到腳,是尿酸很嚴重,現在走不了路。」尿酸高除了走路不便,還能對身體造成很多傷害。

曾志偉因「尿酸高」走不了路坐輪椅!不注意「這些事」你也會尿酸高...必須看!

研究資料顯示,預計在今後10~20年,高尿酸血症將成為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教授潘洪志介紹,高尿酸血症屬於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是「吃」出來的疾病,但很多人平時沒有任何症狀,海鮮、濃肉湯等高嘌呤食物照吃不誤。但這樣可能會導致可怕的後果,長期過多攝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造成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不但會使患痛風性關節炎或腎結石風險增加,血尿酸偏高者還會加重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的發病率和病情嚴重程度。

一旦檢測出高尿酸血症,就要嚴格管住嘴。低嘌呤膳食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有助於高尿酸血症和痛風預防。測定三百多種食物,內臟和魚蝦蟹貝嘌呤含量最高。研究團隊測定了174種動物性食物及190種植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包括腺嘌呤、鳥嘌呤、黃嘌呤、次黃嘌呤,併計算總嘌呤含量)。結果發現,動物內臟是「嘌呤大王」,嘌呤含量極高,尤其是豬肝,達2752毫克/千克,高尿酸和痛風患者不能食用。

魚蝦蟹貝類食品緊隨其後。從測定結果看,各種海鮮河鮮中貽貝肉嘌呤含量很高(達4135毫克/千克,比豬肝還高),但總體來看,蝦類食物嘌呤含量最高。對於高尿酸及痛風患者,海鮮盡量不吃,魚肉可少量食用(在不引起不適和相關症狀的前提下)。

與內臟和海鮮相比,肉及肉製品嘌呤含量稍低,但潘洪志強調,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不要吃燒烤肉類,水分減少會使嘌呤含量升高。但研究發現,肉類在烹飪前用沸水略煮一下,可適當降低嘌呤含量。蔬果和薯類是低嘌呤食物,平時可放心食用穀類、蔬菜、薯類及水果是低嘌呤食物,對預防和控制血尿酸水平和痛風有利。

但乾菌藻類和乾豆類嘌呤含量普遍高於其他食品,紫菜比貽貝肉和豬肝都高,幹猴頭菇等菌類嘌呤較高,盡量少吃,而新鮮蘑菇嘌呤含量稍低,雖不宜大量吃,但一次吃一個半個也不用太糾結。相對於黃豆等乾豆,豆製品、豆漿嘌呤含量較低,痛風患者可少量食用,但也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有因吃豆製品導致痛風發作的情況)。

記住這個——食物嘌呤排行榜

動物性食物嘌呤含量:內臟和含水量較低的食品(如肝臟、乾麵條魚和烤蝦等)>魚蝦蟹貝類(蝦類含量最高)>肉及肉製品>血液和湯類。

植物性食物嘌呤含量:幹菌藻類>干豆類及製品>鮮菌藻類>堅果、種子類>穀類及製品>蔬菜類及製品>薯類、澱粉及製品>水果類及製品

了解這個——痛風病人要吃鹼性食物嗎?

網上有一種說法:很多痛風者都是酸性體質,要多吃鹼性食物。但事實上,無論西醫還是中醫,均無酸性體質的說法,而且從營養方面分析,雖然食物有酸鹼性之分(但一般用於食物化學研究),但與人體酸鹼性根本不是一回事。因此,痛風病人要多吃鹼性食物這種說法是否科學還值得商榷。控制血尿酸水平和痛風臨床症狀,最主要的就是堅持低嘌呤飲食,控制嘌呤攝入量。

via-jksb.com.cn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表示,將自今(2021)年6月23日起,陸續配發AZ COVID-19疫苗至地方政府衛生局,提供先前已接種第一劑AZ COVID-19疫苗的民眾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指揮中心說明,截至6月18日止,已有2.7萬名民眾完成...

閱讀詳情 »

行政院昨(18)日宣布,授權鴻海與台積電代表政府向德國BNT原廠洽購疫苗。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19)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目前台北的疫情終於稍見平穩,而接下來唯一的解方就是疫苗,「不管是誰?買甚麼疫苗?只要快,就好了!」總統蔡英文在18日下午會見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討論授權採買...

閱讀詳情 »

全世界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疫苗接種,印尼在進行疫苗接種作業後,近來因Delta變種病毒肆虐,前線醫護人員更是受到衝擊,已有超過350名醫護,接種中國科興疫苗(Sinovac)後,仍然確診COVID-19,數10名醫護人員出現重症。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日宣布將「中國科興疫苗」(Sinovac)納入緊...

閱讀詳情 »

【記者吳瑞興/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近日針對高齡長輩施打疫苗,發生83歲盧姓婦人及設籍嘉義縣的85歲鍾姓婦人施打疫苗後隔天猝死案件,經嘉義市衛生局通報為疫苗不良案件,正交由中央判定。檢警用昨天相驗並解剖,初步評估死因應與自身疾病關聯性較高,但仍要送法醫研究所判斷且交由中央疫情中心判定。 嘉義市政府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