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30歲的上班族女性,因為視力模糊、步態不穩、四肢無力等問題求診,由於症狀類似中風,一度被當作小中風,經過進一步問診後才發現,原來之前也曾出現過動作障礙現象,經過腦部核磁共振與腦脊髓液檢查後,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病患。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張國軒醫師解釋,多發性硬化症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不正常免疫反應所導致的發炎性疾病,會在腦部、脊髓、視神經等位置反覆地發炎,且每次疾病發作症狀會依據其發炎的部位而有不同,但臨床上仍以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異常、視力模糊等為主,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首次發作平均年齡約在31歲左右。

多發性硬化症若反覆發作 恐留下後遺症

過去研究發現,一旦體溫升高,便容易誘發多發性硬化症急性發作,因此患有此病者,於冬天泡溫泉、甚至夏天高溫之際,都需特別留意。張國軒醫師指出,會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發作的原因除了體溫升高外,若受到病毒感染、壓力,甚至在女性生產後前三個月,發作的機會都可能增加。

更重要的是,每次復發對腦部都是一種傷害,「雖然疾病初期治療後幾乎能夠痊癒,但若不持續控制,多次復發後,將累積腦部病灶,日後復原狀況會越來越不好,甚至留下後遺症,造成永久性的失能惡化。」張國軒醫師強調,及早治療並以藥物降低復發,是避免失能的關鍵。

口服新藥降低復發機率 提升生活品質

目前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以藥物效果最佳,臨床可使用的藥物分成注射與口服藥物兩大類,皆能預防疾病復發。張國軒醫師表示,健保局新核可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有免疫調節、抗發炎、抗氧化、保護神經等多重效果,可降低三到五成的復發機率,較注射型藥物更為便利,讓病人可如同一般慢性病病人一樣,每天定時吞服藥物即可,免除自行打針的不便,也可降低過去部分病患因打針而產生的過敏、皮膚壞死現象。

張國軒醫師提醒,多發性硬化症在台灣雖屬於罕見疾病,但此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吃藥就能控制,且隨著新藥發展,已可有效控制病情,只要及早治療、遵循醫囑用藥,便可減少疾病復發,回到原有的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1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語古諺說,七坐八爬九長牙。我們也常聽到有些嬰兒五、六個月就長牙,甚至新生兒也有牙齒;但也有小孩到了一歲多連一顆牙都沒有,許多媽媽都說,已給寶寶補鈣了,還是不長牙!到底是為什麼呢? 牙科醫師郭俊良表示,寶寶長牙與鈣質是毫無相關的。其實,孩子的牙胚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發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情侶喜歡在春天時到海島國家去度假,不但氣候宜人,也可避免暑假家庭旅遊潮,但是,若出發前,女生們才發現生理期即將到來,該怎麼辦呢?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鄒孟婷醫師表示,若擔心生理期可能隨時來拜訪而打壞出遊的興致,女性可透過藥物調經!利用催經或是將經期延後,就能讓女性出遊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感冒可別不以為意!39歲的劉先生,日前喉嚨痛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數日後,一張嘴就疼痛,也沒辦法吞嚥,講話口齒不清,甚至常常喘不過氣,才趕緊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其扁桃腺化膿嚴重,旁邊咽喉腫脹如雞蛋大小,確診為扁桃腺周圍膿瘍,需住院治療。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

閱讀詳情 »

愛花痴?沒有關係,但是生活中一定要潔身自愛,要知道,混亂的性生活可是會導致子宮頸癌的。到底哪些人群是子宮頸癌的高危人群?子宮頸癌是不是已經向你逼近了呢?跟著小編來看一看吧! 【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信號】早期的子宮頸癌多無症狀,所以都不會特別留意,若有以下症狀時,應即刻就醫: ‧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包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