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30歲的上班族女性,因為視力模糊、步態不穩、四肢無力等問題求診,由於症狀類似中風,一度被當作小中風,經過進一步問診後才發現,原來之前也曾出現過動作障礙現象,經過腦部核磁共振與腦脊髓液檢查後,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病患。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張國軒醫師解釋,多發性硬化症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不正常免疫反應所導致的發炎性疾病,會在腦部、脊髓、視神經等位置反覆地發炎,且每次疾病發作症狀會依據其發炎的部位而有不同,但臨床上仍以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異常、視力模糊等為主,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首次發作平均年齡約在31歲左右。

多發性硬化症若反覆發作 恐留下後遺症

過去研究發現,一旦體溫升高,便容易誘發多發性硬化症急性發作,因此患有此病者,於冬天泡溫泉、甚至夏天高溫之際,都需特別留意。張國軒醫師指出,會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發作的原因除了體溫升高外,若受到病毒感染、壓力,甚至在女性生產後前三個月,發作的機會都可能增加。

更重要的是,每次復發對腦部都是一種傷害,「雖然疾病初期治療後幾乎能夠痊癒,但若不持續控制,多次復發後,將累積腦部病灶,日後復原狀況會越來越不好,甚至留下後遺症,造成永久性的失能惡化。」張國軒醫師強調,及早治療並以藥物降低復發,是避免失能的關鍵。

口服新藥降低復發機率 提升生活品質

目前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以藥物效果最佳,臨床可使用的藥物分成注射與口服藥物兩大類,皆能預防疾病復發。張國軒醫師表示,健保局新核可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有免疫調節、抗發炎、抗氧化、保護神經等多重效果,可降低三到五成的復發機率,較注射型藥物更為便利,讓病人可如同一般慢性病病人一樣,每天定時吞服藥物即可,免除自行打針的不便,也可降低過去部分病患因打針而產生的過敏、皮膚壞死現象。

張國軒醫師提醒,多發性硬化症在台灣雖屬於罕見疾病,但此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吃藥就能控制,且隨著新藥發展,已可有效控制病情,只要及早治療、遵循醫囑用藥,便可減少疾病復發,回到原有的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1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醬油是國人重要的烹調食品之一,應用範圍甚廣,為使市售包裝醬油產品的消費資訊更加清楚,衛生福利部於108年起施行在外包裝明顯處標示「釀造」、「速成」、「水解」、「混合或調合」字樣。醬油的品質是根據醬油的性狀、總氮量、胺基態氮、無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來區分。以嗅覺分辨,必須選擇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爸爸!為什麼你要塗那麼紅的口紅呢?而且臭臭的,都不想跟你玩了!」這些話是否曾從你的孩子口中說出來呢?檳榔為何會導致癌症?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檳榔果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均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荖花」同樣有致癌性。「石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南投59歲陳先生為巡山員,長期有飲酒習慣,雖罹患B肝卻未定期追蹤,導致四年前因罹患肝癌,將右肝切除,並持續回診追蹤,所幸肝腫瘤並無復發跡象,但半年前突然出現呼吸喘、胸悶且有肺部積水等現象,經檢查發現癌細胞擴散至右心房,有6公分腫瘤,且腔靜脈也有4公分腫瘤,右橫膈膜也有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肩頸、背部、腰部及膝蓋疼痛,經常反覆發作的原因,可能是電腦3C族、運動不當、循環不良、筋膜張力失衡、壓力造成緊張…等等造成,雖然已經去看過醫生、做過治療了,但是這些經常緊繃的部位卻還是容易重覆發炎受傷、疼痛,這是因為日常的姿勢不對,一不小心就駝背、翹腳、聳肩、坐不正……,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