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新研究:吃鈣片護骨不傷心!

最新研究:吃鈣片護骨不傷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鈣片吃太多,血管會鈣化?許多民眾為了預防骨鬆會吃鈣片,但網路上也流傳吃鈣片,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存有吃鈣片會導致血管鈣化及結石的疑慮。而國外最新研究發現,攝取鈣片及維生素D,與停經後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

澳洲知名內分泌免疫教授Richard Prince的研究團隊,統合18份相關研究整合分析結果指出,攝取鈣片及維生素D,不會增加停經後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不會增加心肌梗塞、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症,以及慢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除此之外,也發現過去部分文獻在受測者的統計上有出現錯誤,如男女發生心肌梗塞的比率是不同的,但有些分析卻沒有進行性別的區隔分析;另外,對於受測者發生心絞痛的病因歸納不夠完整,心絞痛也有可能是因為胃部疾病所引起的,不一定完全是心臟病。

過去認為鈣片會造成心血管疾病是因為「鈣片會造成血管鈣化」一說,但是「血管發炎才會鈣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萍強調,血管病變是造成血管鈣化的主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其膽固醇高、血管容易發炎,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而人體的副甲狀腺素賀爾蒙負責調節血鈣,當血中鈣離子過高時,則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不會堆積在血管。

哪種族群最需要攝取鈣片?Richard Prince表示,55歲以上的女性,若每天鈣質攝取量少於建議量,則需要額外補充鈣片及維生素D,且多項研究也證實,飲食中含鈣量較低者,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較高,而攝取鈣片及維生素D,可減少髖部骨折及非脊椎骨折的機率。

陳芳萍醫師也認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會停止分泌,導致體內控制蝕骨細胞的功能下降,造成骨質加速流失;服用治療骨鬆藥物者,恐有低血鈣的風險;外食族的飲食習慣太鹹,也容易影響鈣質吸收。另外,常吃胃藥、抗憂鬱藥物,也都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故也建議額外補充鈣片。鈣質攝取的來源最好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鈣質;但是現代人大多外食營養攝取不均衡,很難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因此也可每日定量補充鈣片及維生素D,彌補飲食中鈣質的攝取不足。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42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不少人碰上需手術治療時,在打麻醉前醫師ㄧ定會告誡要空腹,但有些人因為罹患慢性疾病而需長期服藥控制,萬一碰上需要手術治療,那麻醉前需「空腹」的要求怎麼辦?藥還要吃嗎?成大醫院麻醉部趙德慧醫師說,目前除了身心科的MAOI藥物、降血糖的藥物、部分高血壓及抗凝血藥物外,絕大部分...

閱讀詳情 »

別小看三酸甘油酯超標問題!三酸甘油酯長期超標,不僅是引起高血脂上身的關鍵,更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的關鍵元凶;且研究更顯示,三酸甘油酯嚴重超標者,其死亡風險將較常人增加68%。因此,民眾若發現自身有三酸甘油酯超標問題,應積極矯正不當的飲食習慣,加以改善才是。 輕忽三酸甘油酯超標?小心嚴重者,死亡...

閱讀詳情 »

一名27歲年輕上班族女性,因長時間低頭做事、打電腦,導致頸椎嚴重退化,一度出現身體偏癱,以為是中風,求醫後發現,竟是椎間盤破裂、突出後壓迫到脊髓,開刀移除破裂的軟骨,並裝置人工椎間盤,症狀才獲得改善,且術後恢復相當快,短時間內即展開正常生活。 事實上,隨著3C產品普及、生活習慣改變,在醫院臨床門診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對抗肥胖! 生活技能融入健康體位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確保兒童健康成長和發育是所有社會關注之主要議題,並公布2016年全球超過3.4億的5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是過重或肥胖。肥胖是可以預防的,然而生活環境充滿誘惑,像是含糖飲料、高油高鹽的食物,需透過家長、學校、學生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