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月經期間為何皮膚特別糟?

劉琳的皮膚是中性偏乾的,平日里做好保濕的工作,皮膚便顯得細膩光滑。可是,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額頭、鼻翼部位會變得油糊糊的,還時不時地冒出幾顆小痘痘。劉琳知道,這是自己的月經期在作怪,可是,為什麼月經期間皮膚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又該怎樣進行護理呢?

 

                           月經期間為何皮膚特別糟?

月經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時期。在此期間,有些人的皮膚與平日比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表現為皮膚油膩,失去透明感,而且皮膚毛細血管明顯,容易長粉刺、眼圈出現黑暈等等。這是因為月經期間體內的激素發生了改變,黃體酮波動較大,皮膚的供血和皮脂分泌增多,導致了皮膚油膩和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變得非常敏感,抵抗力降低,故而出現皮疹、毛囊感染。如果這個時期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即可在眼睛周圍出現短暫的色素沉著,這些變化通常在經期過後可自然消失。

那麼,女性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如何呵護自己的皮膚呢?

1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2~3次,潔膚用品性質要溫和,最好有一定的去油作用,在油脂較多的T字部位也可適量塗一層平衡油脂分泌的精華素。因為經期皮膚的敏感性增強,容易出現過敏反應,所以應避免使用過多的化妝品。

2皮脂分泌旺盛不但會導致皮脂阻塞毛孔,同時容易形成麥拉寧色素,使黑斑點大量增加。這段時間肌膚容易受紫外線影響,因此防曬的工作也顯得格外重要。

3每晚用冷霜在眼周圍做眼部按摩,輕輕地在眼周畫圈,然後用手指輕扣眼眶,點壓眼眶上的穴位,按摩完畢洗去冷霜。若眼瞼浮腫,可以將兩塊化妝綿浸泡在茶水中,然後取出敷在眼瞼上,10分鐘後取下,可消除經期的眼部疲勞、浮腫及黑眼圈。

4除了臉部皮膚外,在經期身體皮膚也應注意保養,沐浴乳液要含有保濕成分。

5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是保養皮膚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做一些能促進新陳代謝的有氧運動,以免在這段時間不知不覺地胖起來。

6除了外養,更重要的是內調,因此,月經期間合理的飲食是保養皮膚最關鍵的因素。此期間應攝入豐富均衡的飲食,多飲水,以補充體內的營養和血容量。

特別提示:

血遇熱則妄行,故經期應禁菸酒及辛辣燥熱的食物,如辣椒、大蔥、大蒜、胡椒、生薑、肉桂及燒烤油炸食物。血遇寒則凝,不利於經血暢流,故經期應忌食生冷及寒性的食物,如各種冷飲、涼菜、生瓜果等。血遇酸則收縮,酸味不利於經血流暢,故經期應少食酸味食物,如各種酸菜、李子、梅子、青梅、檸檬等。

 

月經期間,女性的身體和臉部都會有輕微的水腫,所以不要吃太鹹的食物。多吃含鎂、維生素B族的食品如香蕉、礦泉水及動物肝臟等,能讓新陳代謝變得更好。多喝開水,以補充體內缺乏的水分。不要因為失血就以為身體差而暴飲暴食,此時應多吃一些含鐵質的食物及能提高吸收鐵質的蛋白質。

7在經期結束之後的10天中,是體內雌性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也是肌膚新陳代謝最快速、吸收養分最好的時候,不妨抓緊這10天,給予肌膚更深層的滋潤,大膽使用高品質的營養品,以增加肌膚的滋潤與光滑。成熟膚質的皮膚細胞再生能力已減弱,更需要使用刺激彈力纖維生成的特殊保養品來保養。可以使用低刺激性的按摩品,使肌膚形成自然的保護膜,預防肌膚乾燥。油性肌膚的人,敷臉的重要性更勝於按摩,這個時期應更慎選保養品,配合自己的膚質做適當的調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喜歡過年嗎?還是害怕過年?可能你不怕過年,而是怕在人群中揭露太多個人隱私,如剛遞辭呈、到現在博士還沒畢業、單身兩年還沒有對象,一個月賺多少錢等;又或者不怕過年,也願意讓親友知道自己的事,但擔心之後的評價與比較;舅公的兒子都醫學院畢業了那你還沒找到工作?妞妞都升經理了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家庭照顧者在新年期間,仍需肩負照顧失能家人責任。一名58歲的照顧者阿玉,獨自照顧高齡78歲的高齡母親長達6年,每當過年期間,她早預約機構喘息服務,大大減輕的照顧壓力。高齡母親中風 開始家庭照顧者之路阿玉分享,母親中風後,因不放心照顧工作假手他人,而開始漫長家庭照顧者之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近年國人養生風氣漸盛,加上飲食習慣改變,因此農曆年節期間,保健類產品成為拜訪親朋好友送禮的最佳選擇,但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對於兒童或有固定服用藥物等特殊族群,可要慎選健康伴手禮,才能送禮送到心坎裡!健康食品多食無益 適量攝取有吃有保庇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維生素與礦物質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今年情人節敵逢小年夜,想要擄獲芳心,可是大有學問!除了鮮花外,不少人也會選擇巧克力以表濃情密意,因其口感、香氣都受到廣大族群青睞,成為較不會「凸槌」的送禮首選。但是,現今大部分市售巧克力在製作過程中,多會添加糖或其他原料,導致巧克力熱量跟著飆高,讓這誘人的食物成了肥胖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