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一種「藥」,吃了能活「150歲」,你知道嗎?

有一種「藥」,吃了能活「150歲」,你知道嗎?

示意圖:128歲的羅美珍

如果有一種藥物吃了能活一百五十歲,相信大家一定會去買。這種藥物是有的,並且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拿得到,只怕很少人想要而已。

這個藥就是〝少吃點〞。

科學家通過對猴子限食的試驗證明了這一點。

讓100隻猴子隨牠吃飽,不限量供應。另外100隻猴子只吃七八分飽,定量供應。結果,隨牠吃飽的100隻猴子過10年時間後死了50只,另外只吃七八分飽的猴子長得既苗條又健康,還很少生病,10年養下來才死12只。

少吃點為什麼能長壽,科學家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少吃點能減輕腸胃負擔

人體過多攝取蛋白質和脂肪,使消化系統負擔過重,易導致消化不良。這樣,未被消化的食物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內,會產生許多毒素和致癌物質。

這些毒素和致癌物質不但易使人患腸道疾病,還會被腸道吸收,透過心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衰老。

二、飽食使大腦代謝紊亂

科學研究證明,飽食後大腦中有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會比不飽食時增長數万倍,而這種生長因子會使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大,促使腦動脈硬化,腦皮質血氧供應不足,腦組織萎縮和腦功能退化,最終出現癡呆而縮短人的壽命。

三、飽食損傷細胞,使人早衰

人們呼吸時吸收的氧,有2%被氧化?催化形成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是對人體極其有害的物質,能導致細胞損傷、動脈血管硬化,引發疾病、衰老甚至死亡。

而人體攝入的能量越大,產生的活性氧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而少吃點可以減少活性氧的產生,使細胞免受其害,從而延緩衰老。

四、長期飽食,會使人肥胖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一系列疾病

實際上,在我國古代便有節食能長壽的論述。為了長壽,古人還創造了〝辟穀養生〞的學說,〝辟穀〞即節食。現在的生活水平遠比古人高多了,不但有細米白面吃,還有大魚大肉吃,尤其是中年朋友事業有成,更有一些人當了主管、企業幹部,

今天參觀,明日迎來送往,餐餐山珍,頓頓海味,吃得紅光滿面,吃得大腹便便,殊不知美酒佳餚的後面便是疾病、短壽。

〝少吃點〞確實是長壽的一帖藥方,望大家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自己的長壽,少吃點吧。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疫苗被視為終結大流行的終極解方。首例疫苗已進入試驗,然而研發曠日廢時,必須經歷第三期大規模研究,長時間觀察接種疫苗的族群才能得到結果。對次,生命倫理學專家Nir Eyal日前發表預印論文提出一個大膽想法:「人體攻毒試驗」,用病毒感染人體來實驗,加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1)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對外說明,該校已有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學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說,新增的第322例病患是1名22歲北部男學生,對比資料應指同1人。因台灣已有數起多次就醫才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宣告,現在只要發現肺炎與嗅覺味覺異常都要通報。 &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清明節連假即將展開,掃墓、家庭聚會、出遊都難以避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希望民眾能夠遵守群聚指引,人與人距離保持在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大致就是1.5個手臂距離,如果是搭乘台鐵、高鐵、捷運等大眾運輸,人際距離難以保持,就一定要戴上口罩。 &nb...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3月31日為止,已經有5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從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