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效控制血糖 從養成運動習慣開始

有效控制血糖 從養成運動習慣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糖尿病患者除了透過飲食以及服用藥物控制血糖外,還要配合適當運動習慣,才是真正有效控制血糖關鍵;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葉峻榳指出,糖尿病患者在運動訓練規劃上,可分為心肺訓練、阻力訓練以及伸展運動,也就是矯正訓練三種,其中因患者血管較易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心肺運動所佔比例應該比其他訓練較多。

安全低風險運動最佳 糖尿病患可從走路開始

根據研究顯示,體重減少7%到10%為目標的治療性生活型態,會比藥物治療更有易舒緩症狀;葉峻榳醫師表示,像是走路就是最穩定且安全的運動模式,若選擇跑步運動,則建議應有一定肌力基礎和正確姿勢再跑步較安全,另外在強度上,可採以前測所得到的最大攝氧量或最大心跳數來設定。

運動達中等強度 較易控制血糖

所謂儲備攝氧量就是指最大攝氧量和休息攝氧量的相差值,一般來說,運動最好能達到中等強度,受傷風險較低,而若要達到中等強度,儲備攝氧量則要達到40至60%或運動自覺強度達到11至13;葉峻榳醫師指出,至於運動頻率,建議一星期內可挑不連續的三天運動,或是一星期運動五天都是不錯選擇。

掌握運動訓練 有效延緩併發症

若為每天得打胰島素的糖尿病患,建議每天運動,較容易穩定血糖,不過運動時應避開胰島素作用效果的最大時間點,尤其不建議晚上運動,避免睡眠中發生低血糖現象;葉峻榳醫師提醒,若採以阻力訓練,則建議進行5至10組大範圍肌群的運動動作,且每星期安排二至三天執行,最後可採以伸展運動等,幫助改善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只要掌握運動訣竅,配合飲食、用藥,一定能有效延緩併發症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1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研究顯示,肥胖與第2型糖尿病有很強的關聯性。身體累積過多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會增加胰島素抗性(指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反應變差),並降低胰島細胞活性。而這正是目前認為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第2型糖尿病人有56%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kg/...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來疫情趨緩,指揮中心開放戶外運動不用戴口罩,讓許多經典的路跑賽事也開始恢復舉辦。不少路跑運動咖都開始加緊練習,摩拳擦掌準備上場比賽,而因宅在家好幾個月而多了圈肥肉的民眾,也想開始運動,甩掉肥肉,重拾往日的健康生活。 不過在路跑期間,該怎麼吃才最健康呢?開始將路跑習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賴欣平報導】全身的動脈粥狀硬化 周邊動脈阻塞血流不暢通動脈粥狀硬化疾病多數民眾耳熟能詳,若是發生在全身周邊動脈,就稱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因為粥狀物質或血栓形成而限缩血管內經,減少血流量,動脈逐漸狹窄甚至阻塞。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顏旭霆主治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最早可能出現的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情方面,今天(12日)新增10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8人為突破性感染,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在突破性感染個案中,5人打過2劑科興疫苗,其餘3人分別接種過兩劑國藥、AZ與BNT疫苗。 ▲今(12)日新增10例境外移入個案。(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增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