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用麻醉類藥品止咳 食藥署籲「五大族群」審慎使用

服用麻醉類藥品止咳 食藥署籲「五大族群」審慎使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咳嗽,是感冒、流感、支氣管炎、氣喘等呼吸道疾病中經常可見的一種症狀,不少人可能會透過止咳藥品緩解症狀。但是,止咳藥品裡面到底含了什麼成分?真的可以安心使用嗎?

兩大類止咳藥品 非麻醉類、麻醉類

食藥署說明,一般的止咳藥品主要分成兩大類,藥理作用機轉如下:

1.非麻醉類(Non-narcotic)止咳藥品:具抑制咳嗽功效,常見主成分為Dextromethorphan,副作用多為頭暈、昏沉,劑型為膠囊劑、錠劑或內服液劑。

2.麻醉類(Narcotic)止咳藥品:抑制咳嗽功效較強,具有低成癮性,常見主成分為可待因、阿片酊,副作用多為噁心、食慾不振、便祕等,劑型為膠囊劑、錠劑或內服液劑。

服用麻醉類藥品止咳 食藥署籲「五大族群」審慎使用

用藥前停看聽 五大族群要小心

麻醉類止咳藥品雖有較強的止咳效果,但因藥品特性,以下五大族群在用藥或購買前應更謹慎確認使用安全:

1.快速藥物代謝者:可待因在人體內會經由肝臟內酵素CYP2D6代謝成嗎啡,少部分人因代謝速度較常人快,服用後可能在短時間內代謝出大量嗎啡,造成嗎啡中毒風險較高。若服用含可待因之止咳藥品後,有極度疲倦、意識模糊或混亂、呼吸困難等疑似嗎啡中毒症狀,應立即暫停使用,並諮詢醫生。

2.哺乳女性:產婦於哺乳期間應禁止使用,因可能對於受哺乳嬰兒造成鴉片中毒之風險。產婦如需使用本品治療,應避免於用藥期間以母乳餵養嬰兒。

3.兒童:

(1)含可待因成分處方藥品:

①未滿12歲兒童:除非無其他適當替代藥品且臨床效益大於風險時,方可考慮使用,且應依年齡減量使用。

②12至18歲具呼吸功能不全的兒童:例如具有神經肌肉疾病、嚴重心臟或呼吸系統疾病、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及多重創傷或大範圍外科手術等,應謹慎使用。

(2)含可待因成分非處方藥品:

①禁止使用於未滿12歲兒童。

②12至18歲具呼吸功能不全的兒童:例如具有神經肌肉疾病、嚴重心臟或呼吸系統疾病、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及多重創傷或大範圍外科手術等,應經醫師診治後處方使用。

4.藥物過敏及部份疾病患者:若對麻醉類藥品有過敏史,或患有呼吸道疾病、肝腎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應於使用前洽詢醫生。

5.酒精飲用者:因麻醉類止咳藥品主成分可能與乙醇產生交互作用,致使藥效改變,故不得與酒精性飲料併用。

鴉片類止咳藥 長期使用有成癮風險

食藥署提醒,鴉片類止咳藥雖然主成分劑量低、成癮性相對較小,但長期使用仍有成癮風險,因此建議僅為短期止咳使用。另外,該藥品應儲放於兒童無法輕易取得處,避免藥品受陽光直射,並依照醫囑使用,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延伸閱讀】

疫情亮紅燈!感冒喉嚨痛不用看醫生? 醫師:勿讓小病拖成大病

疫情間聽咳就怕? 醫解析「急性、慢性」成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橫跨斑馬線時,是否有算過共會花費你多久時間呢?是否覺得走路步伐越來越小、走路速度也不像以前一樣快了呢?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104年女性骨折人數比過去十年增加1.5倍且30歲以上占9成左右。然而30歲以上的女性走路速度逐步下降,推想輕熟齡女性骨密度與行動力之間是否有關係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溫天氣,不少人出現頭暈症狀,但可別以為是中暑了,若經常發作得小心周邊動脈阻塞!眩暈來自微血管循環不佳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表示,眩暈症狀大多是內耳的前庭半規管微血管循環不佳所引起,而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是中大型的血管循環不佳所造成。所以,當眩暈發作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歷時3年、斥資19億,北榮第三門診大樓正式啟用,其中「男女生殖醫學聯合門診」,由婦產科、泌尿科醫師聯合看診;同時成立醫療創新中心,整合科技與醫療,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未來門診」。陳建仁:北榮是國人驕傲台北榮民總醫院第三門診大樓啟用典禮,包括副總統陳建仁、台北市長柯文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晚期肺癌別絕望!60歲的沈先生,前年開始嚴重咳嗽、劇烈背痛,就醫檢查發現,肺部長了7公分腫瘤,且轉移多處器官,醫師原本宣告生命不到半年。經過PD-1免疫療法治療1年多;如今,不但病情獲得控制,還能含飴弄孫。免疫療法治療 腫瘤幾乎消失沈先生分享,從就醫到被診斷罹患肺癌,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