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吞嚥障礙使口齒不清 語言治療助口腔癌復健

吞嚥障礙使口齒不清 語言治療助口腔癌復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口腔癌在男性的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第四位,是我國青壯年男性相當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口腔癌患者在確診後,大多數採取手術、放療及化療等多管齊下,接受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及口齒不清等狀況。

癌症治療中心 安排適宜治療方式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呂昂衛語言治療師指出,對於頭頸部癌症病患,語言治療師除了提供吞嚥及嗓音諮詢及評估,並且可根據障礙程度提供頭頸部的肌耐力訓練課程,搭配食物質地及姿勢擺位調整,以期讓病患可安全地維持由口進食的能力及生活樂趣。

頭頸部癌術後副作用多 依程度出現不同變化

當頭頸部癌症病患經歷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之後,會造成口腔及喉頸部不同程度地移除或結構變化,例如手術移除部分或完整的舌頭組織,導致食物容易殘留患側,而作完七週的放射線治療後,治療區域周邊的組織會產生纖維化,使得無法張口咀嚼或嚥下食物,吞嚥反射延遲;再者,化療後因黏膜感染的風險提高,易出現水腫及紅斑、疼痛感,對食物的溫度及味道較為敏感。

而頭頸部癌症患者說話有沙啞聲,音量微弱、容易乾咳、說話音調缺乏變化等。

依據IDDSI分級 選擇合適食物

呂昂衛語言治療師表示,可用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的分級,根據個別病患的能力調製適宜的食物質地,並搭配頭頸部擺位下進行直接性吞嚥訓練,或個案及家屬如何參考食品包裝上的銀髮友善食物質地分級來挑選適合的食物質地。

為了照顧頭頸部癌症病患的吞嚥困難,除了具備螢光吞嚥攝影檢查設備用以有效評估吞嚥困難程度以外,語言治療室也具備舌頭壓力測量儀器等設備,藉以改善頭頸部癌症病患因吞嚥困難而依賴鼻胃管,進一步避免因吞嚥能力衰退而造成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延伸閱讀】

中年男嘴角潰瘍以為免疫力差 醫苦勸:這是口腔癌

長期鼻塞又流鼻水 一查竟是「口腔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由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臺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辦,並與印尼雅加達吉布托孟嘉古蘇孟醫院、龍目島馬塔蘭大學附設醫院合作辦理「用愛彌補:2019印尼顱顏醫療團隊培力計畫」,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羅綸洲部長領軍共11人,前往印尼雅加達、龍目島,完成27例唇顎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彰化市一名42歲的何先生,家裡經營傳統餅類生意,如太陽餅、月餅等。21歲退伍後,受朋友影響開始接觸檳榔,也因需長途開車載貨,為了提神吃檳榔,當時一天約50顆的嚼檳量,最高曾一天吃到100顆。 3年前,首先發現下唇有白斑,但因為理報告是良性,就不以為意。直到去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加上生育率的持續下滑,在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下,長照的問題也成為未來的隱憂?長年與醫學院相關團隊進行跨領域合作,成大醫院資訊長蔣榮先教授領導的成大AI生醫長照研發團隊因此針對銀髮族和糖尿病患者的陪伴與照護需求,研發一款「居家陪伴照護機器人」,期以建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常感到疲憊不堪嗎,且明明已經休息了,疲憊仍揮之不去,其實可能是腦部出現疲累現象,尤其常有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等現象時,這時單純只讓身體休息,恐怕無法有效改善,最關鍵仍是讓大腦好好休息;耶魯大學神經與精神學博士李時炯指出,很多時候身體在休息,大腦卻不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